• 莆房网
  • 二手房
  • 新房
  • 导航
  • 登录
楼主: 莆天同庆

【图说】妈祖林默娘的故事

[复制链接]

65

主题

435

帖子

25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0: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1:觅兄长穿波破浪

  默娘兄长在东海不幸遇难,她哀痛之极,决定立即出海寻找其兄尸体。由于台风正急,波涛连天,众乡亲未敢下船出海,并认为大海茫茫,台风又大,此举必难如愿。但因默娘 觅兄心切,去意已决,众乡亲知道难以阻留,又为她孝悌之心所感动,只好让其出海,并相随助之。
  由于默娘身有法力,神知其兄之尸首所在,又熟知水性,驾舟穿行波山浪谷,勇往直前。船至大海,忽见大批水族聚而迎之,情景异常,众乡亲大惊失色。默娘示意,水族退下,果见水色复清,其兄之尸即浮出水面,原来众水族乃为护尸而来。自此之后,湄洲渔民皆视默娘为神女。
011.jpg

65

主题

435

帖子

25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0: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12:救父兄大海驰神

  话说宋太平兴国年间,由于旱魔作祟,海妖兴风,致使山枯海竭。沿海渔民,为了生计,迫于无奈,他们决定出海去捕捞。

  那一年晚秋九月,林默的父亲林惟悫,在无可奈何的困境下,下定决心,要带领乡亲们渡海北上去捕捞。儿子洪毅,女儿秀香也要跟去。他们准备了干粮和饮水,就要启程。 林默知道父亲、阿兄和阿姐要北上去捕鱼,就特地对父亲说:“阿爸,近日有海妖兴风作浪,你们不要出海!”

  惟悫瞪了她一眼,有点生气地说:“你不要“打彩市”说闲话。我在海上多年了,什么天气都见过。今日风平浪静,怕它什么!”

  林默无可奈何,只好到房间里,拿出一捆筷子,外面用红纸封着,递给父亲说:“阿爸,你把它带在身边,要是遇到大风大浪,危急之时,你可将红纸撕下,把筷子散开,抛下海去,可保平安无事。”

  林惟悫听了半信半疑,但还是把那捆筷子接过,藏在内衣里,就领着洪毅、秀香出海去了。

  阿爸、阿兄、阿姐出海去了。林默留在家里织布,心中闷闷不乐。她织着,织着,心不在焉,昏昏沉沉地伏在织布机上睡着了。

  再说,林惟悫父子带领十几只渔船,刚驶出门峡海域,要进入大海时,突然海面上刮起了“九降风”,掀起滔天大浪。林惟悫和乡亲们的小渔船,哪里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袭击。过了一会儿,有的断了桅杆,有的折了船桨,有的翻了船。紧接着,一阵劫风扫过,许多渔船都被打翻了,渔民们都掉进了海里。

  在这一发千钧的关键时刻,林惟悫想起了林默临行时的吩咐,就将藏在身上的那捆筷子拿出来,拆封散开,撒向海中。一眨眼功夫,只见海面上浮起了无数根大杉木。有不少掉在海里的渔民抓住了杉木,得救了。

  说时迟,那时快。林惟悫刚把筷子撒到海里,自己的渔船也被打翻了。父子三人都掉进了海里,狂风恶浪很快就把他们卷走了。惟悫年老体弱,有些支持不住,幸好洪毅与秀香在左右保护着他。突然,一个巨浪打来,三人被打散了。父子三人各自在风浪中挣扎着,时刻都有沉下去的危险……

  说也奇怪。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对面飘来了一个小木排,上面站着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正是“爱管闲事”的林默。她顶着大风大浪向他们驶来。只见她纵身跳进大海,东拉西扯——左手提着林惟悫的头发,右手拉着秀香的头发,嘴里衔着洪毅的头发,双脚踩水往木排上拉……

  与此同时,林默的母亲王氏看林默伏在织布机上,一手持梭,一手拉线,脚踩机轴,双目紧闭,牙关紧咬,神色紧张,汗流满脸,好象跟什么搏斗似的,又怕失去什么东西的样子。王氏怀疑她在做什么恶梦,喊她不应,就轻轻地拍了一下。

  “哎呀!”林默惊叫一声。她把双手赶快收拢,醒过来对母亲说:“阿爸、阿姐救上来了,阿兄无法救了!”说完,就呜呜地哭了。

  原来林默伏在织布机上,手舞足蹈,是在抢救阿爸和阿姐,她被母亲拍了一下,惊叫一声,嘴一张开——阿兄掉下了海。

  母亲看林默痛哭不已,就大声骂道:“你这丫头,尽说不吉利的话。等你爸回来,再给你算帐!”

  过了不久,林惟悫和秀香回来了。他们两人边走边哭,王氏见洪毅没有回来,心里就明白了——即时昏倒在地。
012.jpg

65

主题

435

帖子

25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0: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13:镇海怪祭符抛杯

  莆田西北方海域有二怪,一叫千里目,一叫顺风耳,时常出来作祟,兴风作浪,伤害渔民。渔民向默娘求助。她遂扮作渔家,找寻二怪。经过十天之后, 才与二怪相遇。二怪见她貌如天仙,遂追逐之,想娶之为妻。默娘大怒,调来东海水兵,把二怪团团围住。又祭起铜符,金光万道,并把手中两个铁砂答杯向空中一抛,化作两座小山,镇住了千里目和顺风耳。这两座小山,就是莆田埭头黄岐村北海上的两个小岛,一个叫东答杯,一个叫西答杯。默娘降伏二怪,并收为已用,同助观天文,察地理,以及打救四方遇难之渔民。
013.jpg

65

主题

435

帖子

25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0: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14:踏祥云升天成仙

  默娘二十八岁时,时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八。她收拾家中财物,向家人一一交待之后,对家人说:“明日重阳,我欲登高,暂离喧扰尘世,特先告别。”翌日,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盛妆与家人及村中姐妹道别。众人依依不舍,意欲前往送行,被她婉拒。她说:“此次登高,云程万里,诸位姐妹请勿同行。”然后依依离别,登上湄峰。众姐妹遥遥相送,忽闻空中丝竹管乐,八音齐奏,仰见銮舆翠盖,仪仗幢幡,纷踏而至。五彩祥云降于湄峰,默娘登云而上,冉冉上升,众人无不唏嘘惊异。她升入天际,不久彩云布合,不复见。
014.jpg

65

主题

435

帖子

25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0: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15:同托梦建祠刻像

  默娘升天之后,湄洲百姓非常怀念。大家顿失依托,十分失落,故日思夜想。忽然一天晚上,湄洲百姓都发同一个梦,梦见她对大家说,为了排除思念之苦,可在她升天地方建立祠庙,供奉香火。有事时只要在庙中祈祷,即可得到她的庇佑和帮助。第二天,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同一个梦,都认为是默娘之意,高兴异常,就立刻从各家各户搬来砖瓦木料,没几天就把庙盖好了,名“通贤灵女祠”,并安了牌位,称“通贤灵女”。宋元佑元年,在莆田之东的宁海桥头,海面忽然漂来一根巨木,其状古怪,昼夜发光,沉重异常,无法捞起,也不随潮漂走。晚上,乡人得梦说是妈祖送来备刻全身之用。于是,湄洲人具礼迎木,刻为神像。
015.jpg

65

主题

435

帖子

25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0: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16:发异光圣墩建庙

  莆田宁海有一大土墩,宋元佑丙寅年,墩上常于夜间发光,乡人不知其故。有个渔夫疑为异宝,走去一看,发现是水漂的一根枯木发光,就把它抬回家中。但是,次日枯木却 自己跑到原处。渔夫再次抬回家中,次日枯木又再自回原处。当天晚上,墩傍所有的人都同发一梦,梦见妈祖告诉他们:“我是湄洲神女,枯槎是我所凭附,宜在墩上为我盖庙,我会为你们赐福。”众乡村父老感到奇异,向制翰李公报告,李公说:“此神所栖了,我听说湄洲有神姑事迹已久,今灵光昭昭,必为我乡一方之福,神灵之庇,就在这里了。”遂发动乡村群众,募捐集资,兴建庙宇,号“圣墩庙”。
016.jpg

65

主题

435

帖子

25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0: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17:神示梦宰相建庙

  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在莆田城东面大约五里的地方,名叫白湖。这里有一水上集市,聚集许多船只。白湖村住着章氏和邵氏两族人。一天晚上,这两族人的男女老少,

  梦见妈祖要他们在白湖盖庙,以庇佑白湖百姓。而南宋宰相陈俊是白湖人,其时正在家中,听百姓说神女托梦,就对所指之地进行勘察,发觉果然是块宝地,因此立即发动兴建庙宇,至戊寅年建成。庙成之后,香火鼎盛,灵验非常。其后流寇啸聚山林,直抵江口,居民虔祷于庙。忽然狂风大起,烟浪滔天,晦暝不见,神灵从天而降,贼惧而退。继而复犯海口,神又显灵,盗贼为官兵所获。宰相奏闻天子,天子封其“灵惠夫人”,御题《顺济圣妃庙》。
017.jpg

65

主题

435

帖子

25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0: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18:逐黑龙道路通畅

  在湄洲之隔海对望有一吉蓼城,城西有一跨海石桥,为南北往来要津之路。有一天,怪风突起,把桥柱吹倒,其桥塌断,行人坠入海中。桥断之后,两地人民交通十分不便。老百姓无计可施,只好请他们心目中的神女默娘前来察看。默娘到场后,祭起铜符,一照就知,看见该处黑气冲天,原来是两条黑龙在那里作怪。她演咒法术,将其驱逐,自此风平浪静。石桥重建,道路畅通,人行如故,无不感念默娘!
018.jpg

65

主题

435

帖子

25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退海潮江堤斯成

  浙江的钱塘江潮,蔚为天下奇观,从“钱塘江潮连天雪”的名句,就可以看出它如何汹涌澎湃。其来之时,恰似千军奔腾,万马驰骋,铺天盖地,滚滚而来。临其境也;直感地动山摇,震耳欲聋,其势壮哉!每次潮来,堤崩岸裂,屋溃房坍,农田淹没,人畜俱殃;这既是杭州奇观,也为杭州之患。朝廷下旨筑堤挡潮,但潮水激荡,波涌潮摧,无法施工、筑堤官只好到涛头上的艮山天妃祠中祷告,天妃示之退潮五天,以便筑堤。官祷之后,看到艮山祠前,潮水似有所限,继而退潮,筑堤官赶快督促军民日夜赶工,五天而成,潮水复至。堤官心如石坠,见天妃灵应如此,即据实奏明皇上。皇上下旨重修艮山祠,加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钱塘自此无泛圮之忧!
019.jpg

65

主题

435

帖子

25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0: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飘红灯陈询脱险

  明成化年间,朝廷派遣陈询出使日本。从中国到日本,在当时木舟风帆的航海条件下,真是万里之遥,吉凶难卜。陈询依朝廷规例,在出航之前,到天妃宫中虔诚祷告,祈求天 妃庇佑。然后,择了吉日良辰启航,初时还算一路顺风,行了十数日,来至大洋之中,忽然风雨大作,巨浪滔天,木船虽大却如一叶小舟,水进船倾,危急万状。陈询汗如雨下,两脚发软,急忙向天祷告。忽见有红灯两盏,自天而降,隐约听见有人说:“救人不救船。”遂见几只渔船漂然而至,船上渔民急救陈询一行上船,渡到岸边。陈询千恩万谢其救命之恩,要渔民留下姓名,待后报答。渔民说是天妃派来的,要谢就谢天妃好了,并指示从陆路到山东的方向,然后悄然而去,隐于茫茫大海之中!
020.jpg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