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378 | 回复: 1

房价下跌会死人?

[复制链接]

3

主题

9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莆币
0
发表于 2008-1-18 16: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若果真如此,一场凌厉的房价下跌风暴的到来,就更有必要了。其“破坏性”并不像“房价下跌会死人”之鼓吹者一样可怕,次债危机后,经济学家Lawrence Yun说:美国房地产市场正朝合理的方向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0.5%。(据发改委网站)这一数据,使坊间“拐点论”之争更加激烈,我注意到,有一小撮群体,他们再一次称:房价根本不可能大幅下跌,否则会死人的。
  “房价不可能大幅下跌”、“下跌会死人”,这两句话虽然很平淡,但并不太好咀嚼。对第一句话,笔者表示赞同。笔者身在广东,眼见为实,所谓“广东房价大幅下跌”不过是指一些每平方两三万元以上的楼盘,下跌或折扣幅度也没有传媒说的那么夸张。令笔者诧异的是后半句话,即“房价下跌会死人”。日前,将房价难跌的理由归结于“房价下跌会死人”的苗头再次蹿升,犹如野火烧不尽,铮铮有词,气势汹汹。
  不错,李嘉诚曾说过“房价上涨的时候未必会死人,房价下跌的时候却一定会死人”,但他其实是一句调侃,或许特指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般的房价下挫。问题是,现在的境况不同了。
  虽然现在我国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来自银行贷款,个人按揭贷款保守估计也占银行贷款的20%。但银行也是市场主体,如果房价跌幅在20%—30%以内,资金着实吃紧,下策之一至少还可出售放贷当初地产商抵押的楼盘或土地。银行也可能“做多股价”,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去填补现实业务的呆坏账,这是金融和地产业乐此不疲的游戏。
  而万一危机爆发呢?我们拿一个人和一家银行为例,来看看美国市场。这一人物是格林斯潘,2005年他还任美联储主席的时候表示“房价下跌在降低消费支出的同时会提高储蓄率,并有助于缓解贸易赤字”,当时美国次债危机已在潜伏。银行是花旗银行,2008年1月15日,花旗公布的财报显示,2007年第四季,花旗净亏98.3亿美元。次债和急增逾54亿美元的信贷成本是花旗业绩恶劣的主要原因。然而,其行政总裁潘迪特随即声明,花旗正改善风险管理手法和成本效益,并计划再发行145亿美元优先股,削减41%的股息,裁员1%。
  格老支持下跌,花旗直面危机的姿态颇值得玩味。美国把房价下跌视为宏调手段之一,而经过次债危机,花旗并没有向投资人掩饰什么,更视为一次整固机会。反观我们,如果危机降临,除了央行注资将与欧美“接轨”外,裁员会被视为有悖社会稳定,而“房价下跌会死人”,自然而然也会成为一些有关部门救市的理由,父爱主义再抬头,市场调控再一次可望不可及。
  持“房价下跌会死人”观点者的另一“草根理由”是,房价下跌,会使有房一族或个人按揭贷款者蒙受无形损失。这一辩解乍一听无懈可击,但却是偷换概念。表面看起来房价下跌“让人郁闷”,但正所谓“无论上涨下跌,最可怜的仍是没有房的人”,有一套住房的人,也许并不会感到切肤之痛;受伤的是炒房客,他们就得有房价大幅下跌埋单的风险意识。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市场情形,还是从心理元素,“房价下跌会死人”都是危言耸听的言论。持这种言论的一般是三种人,一种是“泛市场主义者”,认为房地产市场牵一动百,一毁俱毁;第二种是保守主义者,其理念是“稳定”,第三种是一些是只有几个甚至一两个项目、“捞一把就走”的小地产商,放风之意在于让人帮其“抬轿”。
  所以我们看到,大地产商像王石,他敢说“拐点”出现,他敢建议市民几年后再买房;中型地产商像冯仑、潘石屹、任志强等,他们说“拐点”不能想当然,要看市场。这正好反映出中国地产市场垄断寡头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众生态。
  2008年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又将是稳中有升、择机大幅反弹。若果真如此,一场凌厉的房价下跌风暴的到来,就更有必要了。其“破坏性”并不像“房价下跌会死人”之鼓吹者一样可怕,次债危机后,经济学家Lawrence Yun说:美国房地产市场正朝合理的方向健康发展。

38

主题

142

帖子

6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莆币
5
发表于 2008-1-18 16: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价不会大跌,人民币将会跌一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