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白塘湖畔的洋尾村,乃名闻遐迩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抗金名将李富故里,也是李嘉诚的祖籍地。走进洋尾村,只见村中水域密布,纵横交错,小桥流水人家,宛然一副江南水乡画卷。在波光粼粼的湖边,小桥倒映在水中,袅袅娜娜,几条湾湾的河流轻轻地在洋尾村里环绕着,清清的河水向远方缓缓地流去。还有那栉比鳞次、白墙红瓦的村舍,那弯弯的屋脊,翘翘的屋檐,若隐若现。村中贯穿一条由石板铺就的古官道,穿过一座座牌坊,跨过一座座石桥,可以看到一座座闲静而密匝的明清民居,气势恢弘构筑典雅的祠堂、古朴而小巧的纪念牌坊、宫庙等古建筑交错成趣,向你诉说往昔的风采,彰显了浓厚的历史底蕴。
村口的墙上涂鸦着洋尾村的历史:据记载,唐高宗时,皇室江国安王李元祥之子李皎为避武则天迫害,逃难到福建南安。宋真宗时,李元祥第十四世孙李伯玉自南安迁到莆田洋尾。又传到安王第十八世孙李富,李富为南宋时期抗金爱国将领,为莆田著名的五贤之一。 李富祠,被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洋尾村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位于东墩自然村,又称李制干祠,原为李富故居,后改为祠堂,祠堂坐北朝南,由门厅、砖埕,前殿和正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始建于南宋,明重建,清朝以来经过多次重修,尚存明代建筑风格,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塘科第坊是洋尾村李氏明清两代科第鼎盛的历史见证。这座土木结构的牌坊如一座敞开式的宫庙,梁上一块“白塘科第”木匾是明代原物,保存完好。梁枋上刻录着密密麻麻的李氏后人名字和官职,凡李氏子孙功名有成,授有官职者都要回洋尾村拜祖,名登科第坊,以示荣耀。
佥判第坊坐落在李角自然村。始建于宋代,为李富次子、承直郎惠州佥判李廷耀所建,因其随父抗金助国有功,官授广东惠州佥判,为官清廉,后人请文为其立坊。明代重修,砖木仿楼阁结构,古色古香,保留宋、明建筑风格,被列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州牧祠位于李角自然村,建于清乾年间,为纪念直隶司马李光文祠堂,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夕阳余晖映照湖面,波光粼粼,为古朴静谧的洋尾古村增添了几分祥和安宁的气息。尽管日升月落,岁月变迁,总有些古厝民宅留下了悠悠古韵,也许是天犹不忍,暗中庇护,让这些古厝旧事凝刻在时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