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ep 发表于 7 天前

【小升初话题】名校视角下生源争夺战的红与黑

本帖最后由 sheep 于 2025-7-3 16:49 编辑

为什么这篇文章要选在这个时间点发,因为基本上各区的生源争夺战已经接近尾声,前300名的优质生源,该签约的几乎都已经签约。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名校也是如此,良好的校风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成就。缺少优质的生源,老师就是在讲台上说破喉咙都不好使
6月底至7月初,各中学的招生暗战已进入白热化。由于某校长升任某菊长,莆田四中初中部今年比中山还早拿到区前300名学生的名单,凭借“签约直通奥赛班”的闪电战术,率先拨通尖子生电话,拿到了“优先拨号权”杀出重围的这波操作让老牌名校中山直瞪眼——毕竟开学分班考还存在变数,而四中的“保送班”直接戳中家长“求稳”的命门。下乡招生的老师更有甚者,直接放话学生家长:“你们不签我们四中,中山你们也签不了”,有些家长只是朴实的务工人员,完全不懂这到底是不是潜规则还是大忽悠,哪能禁得起这样的吓唬,于是赶紧签约。几天后中山的老师也莅临招生,才破除了这一恐吓和谣言。于是许多家长又转头投入中山麾下,真是啼笑皆非。四中初中着急摆脱原砺青的阴影,想要自建“优质中考生源库”的想法可见一斑。
此前私立砺青的办学中,委派了一名名校副校长过去当*,同时调配了原四中的个别中层过去当校领导,但是办学质量并不见好,反而滑坡严重,家长们叫苦连天,学校老师也苦不堪言。现在斯人已去,编制内的砺青老师重返四中初中部的怀抱,算是重新投入正规军的怀抱,未来的教学质量应当会有改善。
看到在区级校的明争暗斗下,许多优质生源已经被招走,市属校也焦头烂额:莆田一中初中部亮出“高中部30+定向名额”的王牌,犹如手握传家宝的老牌贵族,让不少家长心动不已。一中初中部偏居一隅,临近新度黄石交界处,必然决定着初期的生源质量不会太好。
今年的九中初中毕业班,正好是三年前一中一众领导老师操刀九中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从喜报上看成绩一般,效果没有那么显著。当时空降的领导也是雄心壮志,区里也是大力扶持,调度四中、中山送教下乡,但是三年后然并软,现在这些空降的领导和老师也陆续撤走,这也说明了,学校水平的转变固然有师资、管理、校风的影响,但是生源也尤为重要。
当下的莆田除了老牌的五驾马车:擢英、中山、哲理、南门、青璜外,也有后期之秀毓英(校区狂扩,生源太杂,只有重点班比较能打)、砺志、砺成。以及新加入战局的初级中学中,我比较看好的:莆田四中初中部、莆田一中初中部、中山中学绶溪校区/玉湖校区、北大附中莆田学校。未来五年,将会逐步面临一个洗牌。至于各个区的二线公立学校:城厢区的霞林、三中等;涵江区的十七中;荔城区的九中、秀屿区的秀山中学等。这些学校以往都是区里的一线校吃肉他们喝汤,过的是拾人牙慧的日子,虽然招的是剩下的生源,但是也能有比较不错的成绩,算上定向生也能有较多数量考入一级达标校的毕业生。但接下来若是成绩败给这一众的新校区和各种分校,那日子真的是会越来越难过,比如九中现在不仅面临中山玉湖绶溪、四中初中部的夹击,八中初中部也奋起直追,真可谓危矣。
教育是一个区发展的关键指标,一个区的教育实力强劲,小初高等教育机构密度高,也会影响拍地热度、商业繁荣、人口流量等等。按照目前来看,荔城区还是吃的最好的那个区,市属校莆田一中新校区的初高中被搬到了新度,市属校莆田二中也在西天尾、莆田学院也从龙桥搬到了西天尾、中山绶溪校区、中山玉湖校区、中山紫霄校区、中山壶兰校区、市实小绶溪校区、市二实小绶溪校区、荔城实验学校遍地开花,八中也开设初中部,虽然有些是画饼,但是上述很多学校都实现了落地。城厢区和涵江区两个最早建区的老大和老二,一个受限于平原面积过小,一个受限于绿心政策无法与主城连片开发,心里真是有苦说不出。(插播一条信息,根据市里的规划认定,不管哪个区,大家都是城里人,以后别吵了)
最后祝愿各位的孩子都能随遇而安,在不同的初中绽放自己的光彩。

Caprice00 发表于 7 天前

生源很重要,二中初中部生源不行,导致成绩一直出不来就是典型的例子

btbt 发表于 7 天前

一级达标的 定向是个王牌

风雅颂 发表于 7 天前

小升初,莆田砺成中学打电话,莆田砺成中学什么样?

crazyou 发表于 7 天前

二中初中部真的很差吗

HRUI 发表于 6 天前

{:pfw5:}中山、南门学校公立学校不错

吉祥光临 发表于 6 天前

HRUI 发表于 2025-7-4 08:02
中山、南门学校公立学校不错

南门听说今年超过了中山

12588655 发表于 6 天前

{:pfw5:}{:pfw5:}教育资深人士

实实在在 发表于 6 天前

分析不错,头部还是中山、南门,私立擢英、哲理

实实在在 发表于 6 天前

教育渐渐成为家庭第一支出,大学学费还要涨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小升初话题】名校视角下生源争夺战的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