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这个村太厉害了,居然出了这么多牛逼人物!
莆田被誉为“文献名邦”,历史上科举鼎盛,藏有不少文化名村。城厢区的延寿村走出了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徐寅”;荔城区的东阳村更是两朝著名的“学霸村”,流传出众多的科举佳话。而一说起西天尾,莆田人脑海里出现的必然是西天尾扁食等美食,殊不知西天尾还藏着许多的文化名村。澄渚村便是其中之一,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唐代以后涌现出20多名进士,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澄渚学堂
福建第一所官学梯云斋就存在于此,梯云斋也称澄渚学堂,即宁昌**,是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宋代时,梯云斋和澄渚书堂皆废,林蕴九世孙安中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在澄渚书堂和梯云斋旧地重建梯云斋。而后历经兴废,现在看到梯云斋建筑是上个世纪末重修的,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20平方米,设上下厅,单檐歇山顶,三开间两进,中设天井。上厅用四立柱,下厅用双立柱,抬梁穿斗。整个构造视觉上看过去十分的敞亮。墙壁上挂着村里历代名人的画像,从画像下的简介中可以详尽的了解到这些古人的风采。厅堂主色调以红色为主,颇有一番韵味。中间的大坑里还有些杂草,应该是有人经常修理过的。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澄渚村的图书室等文化场所。每天有固定的开放时间,早上的七点半到下午五点半,去时堂内虽然没人,但桌上还留有扑克牌、橘子皮等日常休闲娱乐的痕迹。
别称:宁昌**
梯云斋还有一个叫法是宁昌**,是南宋时改名的。根据老一辈的说法是,唐代的时候梯云斋门前的澄渚溪畔停留了一段樟木,一直没有飘走。村里人就将此樟木打捞起来雕成神像,供奉在梯云斋内,神像没有确切的一个名字,村里的学子便俗称为“书斋公”。传说这书斋公祈雨求福颇为灵验,解决了宋绍年间兴化大地的一场大旱。莆籍的一位吏部尚书将此事上奏朝廷后,高宗皇帝准奏将“书斋公”封为“宁昌威武圣候”。从此,梯云斋就更名为宁昌**。
古榕树
初到梯云斋时,门口两棵大榕树颇为吸睛,一棵似凤舞,一棵似龙飞。遮阴避日百十米,十分的壮观。树下还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龙凤呈祥,详细的介绍了这两棵古榕树。这是两棵元代时就种下的古榕树,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至今还能生机勃勃,属实不易。古榕前还建有一处水上雅亭,绿树环绕、流水潺潺,令这古老官学更加的生机勃发,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览观光。
慧泉井
亭子的另一侧有一块刻着“慧泉井”的石碑矗立在角落,一口古井坐落在一旁,想必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井口用铁杆封住并用一块大石头压着。坐在亭子里休憩的老人告诉我这口井是为解决梯云斋学子饮用水而挖掘的,当年那些赴京赶考学子们喝了井水后智力倍增,越发聪明,大多都金榜题名了,用莆仙话来说就是喝了这口井的水会“聪明花开”。因此被命名为“慧泉井”。
漫步在澄渚村除了梯云斋,还有许多具有莆田特色的古建筑。为研究莆田明清古建筑艺术与人文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想要了解更多历史文化的小伙伴,不妨可以安排上一次实地探访!
这也是个文化村啊 那两棵大榕树是真的好大! 很有文化底蕴 {:pfw5:} {:pfw9:} 延寿村现在好像拆迁了 这个村好像一直都挺有名的 牛哇 这个村子 这个村属实是厉害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