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5年的坚持,温暖了整个莆田!请为他们点赞转发...
走在莆田街头,随处可见行人拿着手机聊微信、刷朋友圈,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凭借着传播信息的快速性、即时性成为许多信息发布者的首选平台。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群人,他们借着微信这股东风,将“微公益”从线下做到了线上,通过新媒体平台不断在莆田传递着爱心和正能量,实现了公益的常态化、平民化,使人人公益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一个人的微光到一群人的发光图为群友在分群中汇报巡视情况
“莆城行动”微信公益群的前身是2016年的“市政井盖群”,该群创始人陈海瑛介绍,早年因为工作原因,和井盖打交道是常事,工作过程中她发现,一个问题井盖的处理,常常因为处理流程繁琐而长时间无法得到解决,最终惹得怨声载道。细心又行动能力极强的她马上将和井盖有关的工作单位负责人邀请到“市政井盖群”中,将问题井盖的图片发送其中,相关部门根据图片定位研判,马上派人到现场解决井盖问题,一套流程下来,竟然只花了不到2个小时,这**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极大地鼓励了她继续发展这个群的信心。
此后,在一次12345的交流会上,“市政井盖群”的模式得到了市交通局、公路局、公安局等部门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各部门工作人员一致要求进群,并在群内互相配合,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再后来创城开始,大家都觉得应该把市民一起邀请进群,共同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于是,陈海瑛就萌发了转型成“市政便民群”的念头。
“市政便民群”经过不断地壮大,不仅人数变多,服务范围也从单一的问题井盖处理扩大到**小小和道路畅通有关的方面。经过两年的沉淀,2018年,“市政井盖群”更名为“道路畅行公益群”,在今年的3月2日,该群又正式更名为“莆城行动”。
如今的“莆城行动”已经分编成8个大群,其中包括仙游、涵江、城厢等7个区域群以及1个名为“共创美好家园”的专门为7个区域群服务的部门群,群内志愿者从最初的10多人逐渐发展成目前的2000多名志愿者,同时有200多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走出荆棘
踩出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陈海瑛是莆田一名普通的职员,也是“莆城行动”微信公益群的创建人,工作时,她兢兢业业,不遗漏半点,工作之余,几个小时几百条的问题反映信息时常占用她大部分的休息时间,从早上六点多到晚上十一二点,有时甚至更晚,她都耐心沟通,用心调和。
图为陈海瑛在分发公益宣传单
最初创群时,尽管她整天忙得脚不沾地,但仍有人指责她“作秀”、质疑她“居心不良”,她不置可否,只是更用心地做好公益这件事,用事实给了那些曾嘲笑她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在最难熬的时光,她一天甚至只睡4小时,夜幕降临,看着年迈的父母和患有脑瘫后遗症的女儿,她也问过自己:“为什么?”,却从不曾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也不曾有过放弃公益的念头。
陈海瑛和她的“莆城行动”一路走来荆棘遍布,但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如今,“莆城行动”已是5个年头过去了,群内最初的“愤青”们已经在时间的推移下和事实的验证下成为最中坚的志愿者力量,5年的时间一如往常,陈海瑛也从未改变,“做公益做着做着,走着走着,路更宽,朋友更多,一路会发现很多队伍与志愿者让人敬佩与感动的闪光点。”她动容地说道。
因为一群人
温暖一座城
2021年9月对莆田人来说无疑是难熬的一个月,从天而降的疫情让不少人的生活一夜之间乱了套,但“莆城行动”的这群人,却仍用他们的肩膀担起了一份份责任。
图为群友“峥嵘岁月”正在巡视街道
疫情最紧张的时刻,人手紧缺,征集志愿者的工作便迫在眉睫。陈海瑛起初只是想把相关部门征集志愿者的信息发送到“莆城行动”群里,鼓励有余力的市民积极参与,没想到马上有市民反映,这些群都已经超过200人无法扫码入群了,她当机立断和团市委、公安局联系,由她个人进行中转,让广大市民添加她的微信,再通过她将符合条件的市民拉到志愿者群里,同时,她还主动负责第一道审核工序,让想参与志愿工作的市民先将绿码发给她审核。疫情期间,总共征集了877名志愿者,这巨大的工作量占用了陈海瑛不少私人时间,她却笑着说:“我只是尽己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疫情能够早点结束。与一线的人员比起来,这根本就不算什么。”
根据莆田防疫要求,不少小区被划进了封控区,给居民尤其是老弱病残人员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虽然生活物资上有专门人员送菜送药上门,但精神上的焦虑却无处排解。“莆城行动”志愿者陈伟南就是某封控小区的工作人员,他敏锐的注意到这一点,在工作事务和压力陡增的情况下经常在便民群中为小区居民排忧解难,对话沟通,及时安抚业主烦躁不安的心,让他们在特殊艰难的时刻感受到社会的真情关爱和温暖。
图为陈伟南工作现场
图为陈伟南工作现场郑斌斌是一名交警,同时也是“莆城行动”群里的一员。疫情期间,仙游实行全面交通管制,9月28日,他了解到仙游坝头尾一户群众家里有病人急需用药,于是联合仙游交警,前往药店代购药品,并于当晚就将药品送到枫亭镇北和路卡口转接其他同事送达。
图为郑斌斌送药途中
群友“一米阳光”负责公益群的义务宣传,疫情期间,他在“莆城行动”抖音号发布了上百条疫情相关资讯,将疫情第一手资料广泛传播,让更多的群众重视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并且教会大家如何“自救”,对莆田这次疫情形势好转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图为群友“一米阳光”志愿途中
疫情之下,许多人已是身不由己,但“莆城行动”这群人,通过自身微小的努力,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有的是收到群内爆料及时清扫路障的环卫工;有的是汗流浃背仍坚守岗位的核酸采集入户登记排查的工作人员;有的是不惧脏污,手动清理污水井盖的普通村民,因为这群人,温暖了莆田这一座城。
用“心”架起
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
最初,群友“极乐净土”对公益群态度持疑,一次送外卖路上,他看见一个路口有井盖坍塌,周围人来车往,十分危险,于是他把车开到井盖边示警,并随手把现场图片发到群里,没想到相关部门在10分钟之内就赶到现场,把隐患解决,正是通过这件事,他对公益群改观,还成为志愿者,利用自身职业方便,为莆田市区排除了不少安全隐患。
图为群友“极乐净土”(右一)做志愿者现场
“乌铸头”是一名年近70岁的大爷,平时在华林工业园绿岛附近经营着一家小店,该路段时常发生交通事故,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群内反映,想不到真的解决了,几年过去了,这个路段交通事故真的减少了很多,“乌铸头”对公益群更有信心了,还在群内担任义务宣传,运营着“莆城行动”视频号。
图为群友“乌铸头”(左一)正在清理下水道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一根烛可以发光发热。“莆城行动”公益群的成员大多是普通市民,大家平常也只用网名互相称呼,但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市民的参与,才让这个民间组织的公益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公益群”。市民热心反映问题,举手之劳随手解决,解决不了的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积极排解,群内的大家形成一种特殊的默契,无形之间,“莆城行动”成为一座由市民和政府共同架起的连心桥,两端的人双向奔赴,为美好莆田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莆城行动”公益群还在不断地壮大,一个又一个普通人不断接棒爱心传递,这个群不断发送着一个信号:每个人都了不起。每一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重要组成。穿梭在城市高楼间的外卖员;繁忙街道中往来的公交车司机;冲刺在一线的检修员...这座城市有许多像陈海瑛、乌铸头、一米阳光这样的普通人,他们都挥洒汗水,如同该群宗旨“尽己所能,共创美好家园”一样,播种着对于这座城市更美好的希望。
记者手记:采访过程中,陈海瑛女士很少提到自身,脱口而出的都是每个群友做出的点点贡献,对“莆城行动”公益群的发展史更是如数家珍,言语之中不难看出她对这个群、对这些人、对这项公益行动的热爱和珍视,从她身上,让我明白,不要去吝啬你的善良,正能量影响一群人,也会影响一座城市。
告诉我怎么入群 {:pfw5:}{:pfw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