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莆田最富有的村,靠着烧钱发家致富
本帖最后由 红团为毛那么红 于 2019-6-15 14:50 编辑在莆田,人们都知道涵江镇前村的元宵习俗——打铁球很刺激很血腥,却不知镇前村也是莆田出了名的“富有”村子,这个村子一年烧的钱还比赚得钱还要多的多!曾经有许多乡亲就是靠着烧钱发家致富的,今天为你揭开莆田最“富有”村子的神秘面纱!
来到镇前村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家家户户的门前晾晒着一串串的“纸团”。这些“纸团”是用来做什么的?
原来这些晾晒后的“纸团”正是制作贡银的主要材料,贡银是民间信仰者祀神明所使用的一种物品,象征着为菩萨奉献金银、财宝,以表达一份美好的心愿。在民间所信奉的佛教、道教、儒教、三一教、妈祖信仰,以及民间信仰等,都采用贡银焚烧形式来祭祀神祇的形式。
而在莆田民间流行的贡银,以白塘镇镇前贡银和延寿村的贡银最为出名!而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在镇前村已形成了一条成熟的贡银生产链。
镇前村之所以成为莆田出名的贡银村,与村里一直传承信仰民俗和浓烈的传统氛围不无关系。村里多年来一直兴建多座寺庙用来供奉各路菩萨神灵,每年元宵打铁球涵黄大道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https://imgbbs.0594.com/forum/201803/11/164130zupu2pnnhg7pq6qy.jpg
而镇前制作的贡银的原材料比较简单,即废纸渣(竹毛渣亦可)、粗纸、金纸、红纸、木刻花纹印、毛竹、稻草、甘蔗叶、芦苇杆等等。
制作时,先把废纸渣(或竹毛渣)浸泡半个小时,使其柔软
然后捞出来塞在木制的模型里,置于木板上晒干。
看似皆为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但制作时,却颇见一番用心,工艺够精细,不能有半点的马虎。
这是经过晾晒后的贡银材料
再用竹片、甘蔗叶及芦苇杆拼成长约60厘米、宽30厘米的外套框架,用稻草扎紧,系在竹片间。最后外面用金纸裹住,两端贴上预先印好的花纹,表示喜庆吉祥之意
在村里偶遇了一位慈眉目善的老奶奶,她边做着手工活边介绍说,镇前的贡银在以前称为草贡,因为原料源自农作物下料稻草、蔗禾和竹片。
而这些原料也是颇有讲究的,比如稻草代表五谷丰登,蔗禾象征生活幸福甜蜜,竹片寓意竹报平安
村的年轻一代往往外出打拼,留在家中的老人、妇孺,都是制作贡银的好手,他们日复一日坐在家中做着这个单调的手工活,于他们而言,制作贡银已然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个坚持多年的习惯,并不是人人都站在传承老祖宗手艺的制高点上,只不过无形中将这项技艺延续下去。
这个能发财致富?这个比鞋厂拿手工赚的还少,还脏,以前经济差很多人有兼职,现在兼职的很少,估计就剩老太婆会干,至于发财,除非是开店自己卖,要是靠手工能发财,那莆田就没穷人 贡银大村! 延寿村那边也是很多的 莆田其实很多做这个的,但是像能做到这么大的不多 如今都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额 {1-136}贡银村 镇江元宵踏火很出名 贡银是这么做的吗 人不奋斗、不努力烧老鸡都没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