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相惜 发表于 2017-11-18 16:49:02

六毁六建的超级工程——宁海桥

本帖最后由 若相惜 于 2017-11-18 16:50 编辑

旧莆田有二十四景,有的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如九华叠翠,有别致的休闲场所如白塘秋月,更有的是宏伟的超级工程如宁海初日,宁海初日说得就是这么一座历经磨难修建而成的超级大桥。
宁海桥,又名东际桥,俗称桥兜桥,位于木兰溪入海口处涵江区白塘镇镇前村与荔城区黄石镇桥兜村之间,古时候是莆田通往福州必经之路。元代之前还没修桥,只能坐船来回通行,极为不方便,华亭龟山寺的寺僧越浦募资建桥,在公园1350年历时16年修建而成,从而极大方便了两岸的沟通交流。






大桥在明清期间曾多层遭受洪水冲击,前前后后修了6次。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算最终定型。





建国1961年,列为第一批省护。1983年,交通部门在宁海桥原桥面上加盖水泥桥面,成为涵黄大道(省道201线)公路桥。2013年列为第七批国保。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11-18 17:01:54

本帖最后由 若相惜 于 2017-11-18 17:24 编辑

相传宁海桥所在地段位于木兰溪入海口处,这里海水溪水相互冲击,地质条件恶劣,水文情况复杂,只有一个“宁海渡”,靠船只摆渡来回,异常凶险,交通的不便利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莆田龟洋寺僧越浦募资建桥,于元代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竣工,前后耗时十六年。至此两岸沟通通畅起来。



明代邑人陈经邦《宁海桥记》形容该桥“跨溪海之吭喉,束潮汐之吞吐”。宁海桥的建成,使得人们难以逾越的天埑变通途。方便的交通不仅促进了两岸的文化发达和经济繁荣,也造就了壮美的旅游景观。过去大人训示小孩“走桥要念志”,为的是不忘前人缔造之功。后来就成为俗语。





与宁海桥有直接联系的莆田俗语有“皮比桥兠石还厚”;“像桥兠的水,流入无声音,流出哗哗响”。前者形容某人无耻,后者形容某人喜欢占便宜。前者可以看出桥兠石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后者则是人们对溪海交汇的宁海桥的潮汐现象认真观察得出的结论。







如今在宁海桥镇前一侧还能看到那个吉祥寺,超度当年在原先摆渡遇险的亡灵,还有建桥期间中逝去的生命。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11-18 17:04:18

在进入宁海桥之前的路口还有一组祠堂,有个弘善祠都是祭奠当年英灵留下来的。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11-18 17:08:01

来到大桥乍一看他不过是一个平白无奇的水泥桥,桥设置了限宽的路障,大货车不能通行,保证桥梁安全,大桥两侧一老一少两尊石像镇守两侧。







站在宁海桥桥头,多少有些失望的。环境脏乱,现场冷清,从桥面来看,这不过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现代水泥公路桥。





单稍微来到桥的一侧,换个角度看桥底,就会发现这原来是一座老桥背着一座新桥。类似这样的“桥上桥”,还有著名的漳州江东桥、福州万寿桥。几十年前,这种改造模式曾在八闽大地上风靡一时,为此牺牲的古桥不在少数。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11-18 17:13:20

来到桥下,垂直落差10多米高,木兰溪与海水交织,奔腾咆哮着。宁海桥全长225.7米,共设13座桥墩,两墩之间的净跨径在8.8~11.8米之间,比泉州安平桥和洛阳桥的跨径还大。







原先的桥首有石狮子镇守着。



已经被上层的水泥桥压的变形了。



每墩的高度均在10米以上,绝对是古桥桥墩中的巨人。此外,宁海桥的桥墩虽然也是船形桥墩,但分水尖特别锐,特别翘,而且还带有一道优美的弧度,仿佛是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巨型弯刀插在水中,披波斩浪不在话下。





桥面由75根石梁铺成,每根长10余米,宽、厚各1米,重达几十吨。两边设护栏,桥北首两侧石狮线条粗犷。



对面是新桥还有梅妃石像。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11-18 17:15:18

这里作为溪海交汇之处,流急潮大,泥沙滚滚,建桥工程十分艰巨。清雍正年间的最后一次重修,总结了六次皆被水毁的教训,十分注意防洪防潮,尤其在桥墩建造技术上力求卓越:使用两头皆为尖形的船形墩,且用整块条石砌筑,四面凿磨平整,使用优质胶粘材料浆砌。





故在此次修复之后,虽经多次自然、人为的破坏,尤其是经1937年兴化湾4.75级地震、抗日战争日机轰炸、水雷碰炸等袭击、1961年天文大潮、1973年历史最大洪水、1999年山洪大爆发,依然屹立不倒。

21世纪以来,陆上交通迅猛发展,宁海桥通行流量小终于还是不堪重负,急需一个新桥来环境交通压力。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11-18 17:23:22



历史会记住这一座伟大桥,是他彻底改变了两岸的交流方式,跨越了木兰溪这一天堑,让两岸来往顺畅。


去年新桥一半先试行通车,常年超负荷运载,宁海桥确实已经不堪重负了。





就让旧宁海桥好好退休吧,以后留给世人好好去科考研究观赏吧。





最后想看的朋友推荐自助游的朋友可选择以下两条线路前往宁海桥:
    1、从莆田市涵江区客运站乘坐经省道211线(涵黄大道)往荔城区黄石镇或往秀屿区笏石镇的客运中巴,直接到宁海桥桥头下车。
    2、从莆田市区乘坐公交车或到旧客运站乘坐客运中巴到达黄石镇镇政府所在地,步行约200米到涵黄大道(省道211线)道旁乘坐摩的、蹦蹦车或由此前往涵江区的客运中巴,到宁海桥桥头下车。


苹果IPH6 发表于 2017-11-18 17:26:58

没去过

tongjunfeng 发表于 2017-11-18 19:30:54

楼主辛苦了,介绍的好清楚。我路过几次,拍的天气比这好,天很蓝。

天才666 发表于 2017-11-19 11:09:04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六毁六建的超级工程——宁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