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9665276 发表于 2017-9-1 09:00:19

大米视觉:【仙游南门桥夜色】

仙游南门桥史话
  □陈金燕
  仙游南门桥,又名升仙桥、仙溪桥,位于仙游城南。桥长171米,18个桥墩皆为船形,桥宽4米,高12.6米,桥面横铺石条,两旁有石砌扶栏以护行人。桥南端扶栏两边立有二尊披甲带盔的“桥头将军”。

  建桥时,上至虎啸潭,下至五帝庙水底及两岸皆用大石板条铺砌,以防洪水冲毁。南宋绍兴八年(1138),广东肇庆府太守陈可大及两兄(城里街飞钱巷人)捐献巨资,二年内建成。元至清曾被洪水冲毁10次,均由民众募资重建。现存的桥墩为清代所建,保持宋代风格。据清代名士郭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大桥正中的东西两侧建两座小阁楼,各出桥栏一丈,行人可在楼中休息或凭栏眺望溪光水色。建国后,在旧桥的上游不到100米处,新建了南门桥,宋桥才改为人行桥,1980年9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县政府拨款和群众集资,桥基以钢筋水泥加固。

  宋绍兴十年,南门桥建成后,仙城南门水陆交通便捷,商业街市逐渐形成。清至民国随着水路运输业发展,在南门桥下建立码头,运出仙游的土特产,运进肥料和工业日用品等,日装卸量高达30多吨,同时,山区杉竹排直接水运到码头,莆田的小船也直达南门码头,桥的建成,不但使县城南北交通便利,而且促进城乡和莆仙的经济发展,明御史林兰友诗云:“谁造南桥渡,常悬半天虹;往来无病涉,童叟颂丰功。”

  清乾隆《飞钱陈氏族谱》记载:“可大祖父宋珍善士,始积功累仁,广置祭田,因工程浩大,未能动工兴建。可大父亲奉直大夫,母亲朱氏,乐善好施,广结善缘,仍未酬其志。直至可大公‘始酬双阐’之素志。”因此,在桥南建有可大祠一座,立下石碑纪念陈家之功劳。此外,桥头大榕树下也建有一观音殿,名曰:“升仙亭”。传说,建桥时值酷暑,太阳像火球般炙烤着大地,桥工奋力兴建,汗流浃背,个个被烤得口干唇燥。此时,观音菩萨云游此地,目睹此情,化一老妪带着众女端来一碗碗绿豆汤,与众桥工解渴。夜间,众女还配合张公监视水妖,防止兴风作浪,又与水里龟精斗了几个回合,直至大桥竣工,化身而去。人们为纪念众女的善举,特建“升仙亭”奉祀。现因公路扩宽,“升仙亭”迁到鲤南镇新的柳坑街养心阁楼上。

  鲤南镇新柳坑街与南门新桥相连接,两旁高楼大厦林立,如今,这条新街显得更加美丽,生意也更加兴旺。

朔月是啥 发表于 2017-9-1 10:18:57

好美啊这个灯

韭菜盒子的回味 发表于 2017-9-1 10:21:23

好有感觉

乡村土特产 发表于 2017-9-1 10:34:21

还是很坚固

琳ling 发表于 2017-9-1 11:09:47

夜景很美

左领右舍 发表于 2017-9-1 11:27:47

很美

耕云种月 发表于 2017-9-1 17:42:19

大米什么时候跑到仙游了?

暴力教师 发表于 2017-9-1 17:52:01

仙游古桥很多

柠檬咖啡 发表于 2017-9-5 17:49:19

跟厦门有的比

葡萄糖 发表于 2017-9-7 20:11:03

很漂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米视觉:【仙游南门桥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