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抗倭遗迹——莆禧古城
今天是8月15号,估计不少人已经忘记了。72年前(1945年)的这一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宣告抗日战争(二战)的终结。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里,享受了难得的和平生活。纵观历史长河,我们莆田跟日本有着一段无法忘却的血历史,14世纪的明代中国东部沿海长期受日本倭寇袭扰,莆田人民同倭寇输殊死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战歌……
翻开莆田民俗史,许多细节都在传达当年那场血战的悲壮!
莆禧爬刀梯,每年正月十九,莆禧村举行“爬刀梯”民俗活动。一名壮汉身穿肚兜,裸脚爬上高17米21级的刀梯,并在刀梯最高处向四周人群抛撒寓意“平安、发财、好运”的铜钱。活动自明代一直延续至今,目的是纪念无畏刀锋、勇杀敌寇的明代抗倭英雄,并祈求来年平安。
莆田独有的白头春联,相传当年倭寇杀入兴化城,尸痕遍野,直到戚继光到跑倭寇,幸存下来的百姓约定正月初二为“探亡日”互不来往,每家都贴上白头春联,在吉庆佳节与哀思亲人间折中,用来表示心有余哀。这一传统演习至今。
初四“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同样是为了为了庆祝抗倭胜利,纪念戚继光、戚家军,纪念为抗倭牺牲的军队将士和人民。
林龙江创三一教也时值倭寇最猖獗的年代,当年的林龙江乐善好施,多行义举,变卖家财收尸埋骨;施舍钱粮赈济难民。林龙江在莆仙、福清南部和惠北一带很受百姓爱戴。
可以说谈到抗日(抗倭)莆田非常有发言权。如今在莆田海边还留有这样一处遗迹——莆禧古城,记录当年辉煌的抗倭历史。
莆禧古城位于莆田北岸山亭乡莆禧村境内,距离莆田市区约40公里。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现存古城墙长1335米,东北两座城门保存完好,西南城墙地段存有古城基遗址。城内宫庙年代久远。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命名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
古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段上千米长的古城墙,城墙高1丈3尺(3米多),墙基厚1丈2尺,建城垛1049个,警铺24个,城门4座;城门上还建有城楼。城内建有“千户所**”和粮仓等。
抗日战争以前,莆禧城墙一直保存较完整,1939年该城被毁,目前尚残存东、北二座城门和月城,以及120多丈的古城墙,城内青石铺设的十字街和城隍庙保存尚好,隐隐透现出了莆禧古城的历史厚度。
如今这里开发成一个爱国主题的公园,在正门口矗立几块大石碑,记录当年抗倭的悲壮历史,警示后人。
莆禧古城与惠安崇武古城、霞浦大京城堡同为福建省现存的明代三大抗倭古城,各有各自的特色,莆禧古城尽管不是直接临海,但常年驻军1200多人,他们与当地百姓一起,凭险据守,伺机出击,把这座海防要塞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抗倭战歌。
当时纯石头材质的城墙固若金汤,兼顾防火,当时还发明了不少战法诱敌深入,逐一剿灭。
本帖最后由 若相惜 于 2017-8-15 17:06 编辑
由于时间匆忙,未能走完整段古城,走马观花之余借用网友@孑孓761203 图片:
https://imgbbs.0594.com/forum/201604/18/122726d59k0574khwkwah2.jpg
上图为八卦井。
https://imgbbs.0594.com/forum/201604/18/122743kwzhhps3h95i3gys.jpg
古人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最后以戚继光一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为结语,愿世人能以此勉励自己,奋发图强,为国家繁荣昌盛出一份力,国家足够强大,倭寇不容再犯!
楼主三观很正 莆禧古城,浓缩了壮烈与美丽的画卷,它们在默默的向世人诉说着当年辉煌的抗倭历史,给了我们多少遐想… 具体在哪里呀?有空也想去看看 莆田哪里呀?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