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相惜 发表于 2017-5-11 16:54:24

莆田人民的文化宝藏——莆阳元妙观三清殿



莆田梅园路观桥口一片古建筑群——三清殿,一直没机会进去看看,恰逢有时间进去好好走了走,真是大开眼界,这里藏了太多莆田人民的历史文化宝藏!

文引百度百科:莆田三清殿,坐落于莆田市荔城区梅园路东段北侧,是福建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道教建筑,被专家誉为江南古建奇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殿宋代称天庆观,元明易名为玄妙观,清避康熙皇帝玄烨讳而改为元妙观。宋邑人李俊甫在《莆阳比事》中称“天庆观三殿宏丽,甲于八郡”,寥寥笔墨点画出了当时该建筑群中以三清殿为主的三殿在宋代我省建筑中的鹤立地位。整座道观原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对称严谨,主次分明。原总占地面积24亩,纵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三清殿、玉皇殿(又名通明殿)、九御殿、四官殿、文昌殿,与三清殿横向并列的东有五帝庙、东岳殿,西有五显庙、西岳殿、文昌祠;同玉皇殿横向并列的东有林忠烈祠,西为关帝庙和福神殿。今尚存山门、三清殿、东岳殿、西岳殿、文昌祠、五帝庙,五显庙及关帝庙大门等。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5-11 17:01:47

本帖最后由 若相惜 于 2017-5-11 17:02 编辑

从进入三清殿的门口有个大广场,每逢周末都会很多古玩在这里展卖,靠近莆阳书院一端的主殿的面前有一面白墙,形似马头墙,又没那么高,在梅园路还没打通之前这里一直是作为隔离护院之用。



三清殿经过改造如今已经不仅仅保留道教一些藏品,更是成为莆田非常重要的一处民俗历史文化展览地,这一片建筑群及里面的展品如今成了研究莆田历史的重要宝藏。







这面墙做工细腻匀称布局,在墙的上端还有很多精美的雕刻处理,可惜经历岁月蹉跎,很多镂空已经出现脱落。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5-11 17:10:20

进入莆阳书院,这里的讲坛依旧开放着,每个周末不定期都有讲学,讲传统文化民间曲艺等等一些传统的科目。从大门走进去,有个日字型回廊把大院子隔开成2部分,前后院隔开,搭配一些石像盆景形成典雅的格局。












这里还设置了读书长廊,可以看报学习。



学院讲究对称结构。摆放的各色石器又不少都是莆田以前大户人家采用得起的摆设。













这里是莆阳讲坛,有种回到古时候私塾学堂的味道。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5-11 17:17:24

从莆阳书院侧门走进有几个漂亮的小亭子,每个都有自己的故事,看到一个小西湖石碣三个字一下子惊呆了,莆田原来的二十四景有个西湖不过早已名存实亡不复存在,后来听说要恢复西湖,估计这里到时候的小景要在那里恢复吧。







一个石盆几片浮出的荷叶,一株小竹配合后面的石牌刻着小西湖三个字,这样的景致小景是不是有种苏州园林的感觉。








在小西湖的旁边还有一块古柳桥的石碑也是当年的莆田二十四景。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5-11 17:22:53

沿着后院继续绕行,两尊高大的人形石像在莆田非常少见,有一点复活节石像的石像气派,看造型是士大夫的格局,旁边还有石马石蛙在莆田现有的宫庙殿也是不多见的。有一点点像随葬品……










还有很多古时候用来研磨食品稻谷的石槽









长身的炮管这是明清铸就的吗?















在身后又是一处迷你的小园林。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5-11 17:24:18

回到主殿,这里正在举办一个书画展,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5-11 17:28:06

莆田古代的四大城门,这里都能找到踪迹。清代乾隆年间的石刻,经历几百年依然如新。

https://imgbbs.0594.com/forum/201512/01/164638z01wd34ddlt18wdi.jpg










古时候莆田的陶瓷用品也很多。




石像比较小怕丢失统一锁起来封存。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5-11 17:30:22

回到主殿欣赏一下这里的书法佳作,隔壁的套间如今成了老人一起下象棋的场所。主殿很由多根大石柱支撑形成一个巨大的室内会馆,可以做展览。





















若相惜 发表于 2017-5-11 17:33:19

三清殿这个地方都是宝,除了这些文物有厚重的历史底蕴,来这里的老人一个个也是活着的历史书,莆田这多年的变化实在太大太大,最初的记忆终将渐渐模糊,喜欢历史的朋友这里可以多来走走,每次都有不一样的发现体会。

左岸 发表于 2017-5-11 17:55:44

没有一点道教的味道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莆田人民的文化宝藏——莆阳元妙观三清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