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11 发表于 2017-4-14 10:23:31

说说外地媳妇和外地女婿

        从某一程度上说,莆田人还是挺排外的,尤其在婚嫁这里,排外思想表现的特别明显。莆田的婆婆不喜欢娶外地媳妇,哪怕本地媳妇的聘金节节攀升,甚至是其他地方的几倍,依然只喜欢本地的媳妇。而且这个“本地”还真仅限方圆几公里内。比如忠门一带的,愿意花100多万娶忠门姑娘,也不乐意花50万去忠门外挑媳妇。在比如南日镇某个小岛,只愿意三万聘金嫁在本岛内,也不愿意十几二十万嫁到岛外的,还有其他地区,他们只允许女儿嫁给本村及邻村的。虽说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近些年这种情况好一些,但在老一辈的观念中,排外思想还是很强烈,特别是选外地媳妇上。
    我一个堂弟,在福州上学,毕业后就在福州找了工作。但叔叔和婶婶一直催他回莆田上班,在莆田安家。平时堂弟一回到家,就开始各种张罗媒婆安排相亲。这堂弟也不知道是真爱还是偏执。在福州上班期间,直接谈了一个南平的女孩。叔叔婶婶刚开始苦口婆心的劝,外地媳妇怎么不合适,还举例谁家外地媳妇吃不了苦最后还不分道扬镳,谁家外地媳妇骗了钱就跑了;莆田媳妇怎么怎么的好;后来直接强硬,绝不接受外地媳妇,也不承认,狠话说了倒贴也不要。我相信很多农村的婆婆第一反应基本都这样。堂弟还是固执地先上车在买票,把证领了。叔叔婶婶也不给他们办酒席。
    后来他们一起回到莆田,刚开始堂弟上班,他老婆暂时还没工作。然后婶婶他们去莆田看他们,发现这媳妇真的是“上得厅堂,下不了厨房”。很多事情都不会,儿子下班了还得炒菜之类的,这种情况那还了得,公婆来了,也不懂的表现表现,太过娇气,而且花钱买东西还都大手大脚的。婶婶回老家后一肚子的火。不久那媳妇生孩子后,在我们这边坐月子一个月后,因为沟通不畅,吃住不惯等种种不习惯,产生了一些小摩擦,第二个月就让她娘家人来伺候坐月子了。闹得也是挺尴尬的。其实我猜想,婶婶倒不是真的对外地媳妇有偏见,主要是不懂普通话交流太累,最后彼此都不爱说话,感情哪能好呢。好在现在,那媳妇也渐渐学了些莆田话,关键时候也能应付应付。
    但相对外地媳妇,外地的女婿则更多的讨人欢喜。当然前提是对方工作相对稳定,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大的变动而离开莆田的,而且对对方相对知根知底。公司的同事王姐,家里只有独生女一个,起初本想着招一个上门的,再不济招一个两顾的也行。可挑来挑去还是没有挑到满意的。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她女儿大学毕业莆田医学院,后来在医院上班认识了一个安徽的也在医院上班的男孩。他们外地人貌似对于什么上门啊两顾啊没有多大的概念。那男孩家里认为基本以后都在莆田安家了,下一代也基本是莆田人了,所以也同意一个孩子跟他们家姓了。可把王姐高兴坏了。她说好多独生女父母找她女婿做媒,要找这种工作相对稳定的外地女婿。她还说像什么医院啊、某某NG公司等等啊,外地男孩特吃香。
    我觉得说到底最主要的还是沟通的问题,外地媳妇不受欢迎,还是因为,一方面是老一辈婆婆当中大多数不会普通话,语言沟通困难导致对外地媳妇有偏见;另一方面是风俗、生活习惯等不同,易导致矛盾和摩擦,因此对外地媳妇无好感。所以说,外地媳妇想要尽快融入莆田讨婆婆满意,制胜法宝之一就是学好莆田话,再难也要学。
    而挑外地女婿的就不存在那样问题,但更看重其工作的稳定,所以不会排斥反倒受欢迎。

【微信】凝 发表于 2017-4-16 10:38:38

本人嫁入莆田十年了,还不会莆田话,很惭愧。家里三代同堂,至今没有过龃龉,闲话都没一句,公公婆婆地道莆田人,会一点普通话,家事婆婆全包,现在公公病中,我也是尽心尽力照顾。想说素质和性格磨合很重要,都是慢慢磨合来的。

【微信】卿且休- 发表于 2017-4-16 10:38:38

个人觉得还是跟中间的“桥梁”有点关系,不管是婆婆跟媳妇,还是岳母跟女婿,第一道要经过的就是中间的“桥梁”。夹心未必不好做,主要看三观。

【微信】。 发表于 2017-4-16 10:38:38

外地媳妇不要你们房子 钱是因为他们真心相爱,人家没吃你 用你 花你钱 免费给你给孙子 还要人家对你像丫头一样言听计从 到最后瞧不起人家 要我说以后要老了别怪儿子不孝顺

【微信】yao 发表于 2017-4-16 10:38:38

等外地男孩像莆田人一样了,估计就不会那么容易答应了

【微信】初见 发表于 2017-4-16 10:38:38

杂交出优势

【微信】A国宴 发表于 2017-4-16 10:38:38

【微信】过江龙 发表于 2017-4-16 10:38:38

外地人上门,也很难做人啊

【微信】土豆 发表于 2017-4-16 10:38:38

离婚我照顾你,瞧不起人狗眼看人低!

【微信】lt 发表于 2017-4-16 10:38:38

上一代,外地媳妇跑路的实在太多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外地媳妇和外地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