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莆田】莆田六个古陂,快来看一看!
陂,其作用是用来提高河道的水位用以改变水体的部分水流流向,如灌溉、河道取水等,对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大作用和大贡献。就在莆田大地上有六个古陂,现在就与大家一起分享。一、木兰陂
木兰陂象一架巨大的钢琴,横亘在莆田母亲河木兰溪中游,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全国五大古陂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木兰陂工程由陂首枢纽、输水渠系、大小涵闸等组成系统完整的灌区,具有"引、蓄、灌、排、挡"的综合功能,对兴化平原的开发和莆田经济文化的发 展,有着重大作用和不可低估的历史贡献。
相传,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长乐妇女钱四娘携来巨金动工截流筑堰,但因水流湍急,建起来的陂堰很快被山洪冲垮,钱四娘悲愤投溪以身殉陂。此后,与钱四娘同邑的进士林从世携金10万缗来莆继续筑陂,也未成功。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今福州闽侯人李宏又捐资筑陂,他总结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在和尚冯智日的帮助下,重新勘察地形水势,把陂址改建在水道宽、流水缓、溪床布有大块岩石的木兰陂今址,历经8年的苦心营建,至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大功告成。
二、太平陂
太平陂又名“太和陂”,位于萩芦溪中游的涵江区萩芦镇崇林村莲花石下,于宋嘉佑二年(1057年)由知军刘谔创建,是1座用大溪石垒砌的滚水坝,水源较丰富,至今仍发挥水利效益。
三、太阳坡
太阳坡位于仙游县枫亭镇境内枫江溪下游霞桥村。据载,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造陂,后因洪水冲刷,海潮入侵,此陂遂废。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泉州富翁胡宝金率卢天琪等人移居南庄村,围垦南庄埭,毁此旧陂,再筑一坝,改名为“太阳陂”。
四、官杜陂
官杜陂是仙游县最大的古代引水工程,官陂居上,杜陂居下,相距150米,均系用河卵石堆筑的临时性拦水坝。宋淳祐二年(1242年)榜头杜陂渠建成投用,位于今榜头镇赤荷村溪口。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官至刑部郎中的郑瑞星(今榜头镇灵山村科井)告老返乡倡建官陂,在溪口截引木兰溪支流仙水溪水源,灌溉榜头一带5000多亩耕地。杜陂在1975年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荒造田中被毁,改由官陂引水灌溉。
五、南安陂
南安陂是莆田最早建成的万亩引水工程,位于莆田第二大溪萩芦溪下游的侨乡涵江区江口镇石狮村,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节度使陈洪进创建而成,至今已有1040年了。明正统七年(1442年)陂坏重修,改名南安陂。建国后经过多次改造修复,实现灌区田地规格化,排灌系统化,田间道路化,它促进江口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是“锦江春色”景点形成之一。
六、泗华陂
泗华陂位于城厢区延寿溪下游龙桥大石下旁,其工程规模仅次于木兰陂。原陂创建年代至今无考,据《兴化府志》卷五十三记载唐吴兴筑延寿陂,专为灌溉平洋,尊贤里地高未食其利,泗华陂建成,始分水北注。
如今泗华水上公园建成,因处于东圳水库下游,常年水流不断,潺潺流水穿泗华陂而过,陂上帘瀑直泻,飞珠溅玉,空山扶琴,荡然放歌,气势壮观,形成莆田的一大景点。
THE END
{:pfw5:}{:pfw5:}{:pfw5:} 机子太给力啦
涨知识了 {:pfw5:}拍的好给力 古人的智慧 {:pfw5:}{:pfw5:} 就知道木兰陂 泗华溪陂 厉害了 没想到莆田这么多好东西啊 羡慕楼主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