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发表于 2017-1-21 09:48:33

1990年的水关头 还有城里人都靠过的丰美歇脚亭

这是一张老照片,拍摄时间是1990年夏季的某一天。地点位于八二一路(原先福厦路)水关头路口国道人行道附近。

从照片不难看出差不多30年前的莆田,城市化还没开始启动,照片左侧两级台阶之上就是福厦路,靠右边就是城东的护城河,护城河更右边几栋老房子就是现在的镇海坂尾一带。那时候4层楼以上的高楼在市区都不见几栋,国道上穿行的交通工具还只是自行车为主,水路交通还很盛行,乡下来城里不少人选择的交通工具是坐“挂机”。坂尾跟乡下无差别,看不到高楼,市民跟乡下的农民一样,家里圈起的小院养鸡鸭。那时候水是清的,是不是还能见到市民下河游泳,现在成了一种奢望。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描述那个年代出行的画面。



(照片来源李祖棣,拍摄地点 拱辰街道 七步村 柴桥头)

时间来到2017年,护城河清淤泥整治,护城河沿岸堆砌起了护栏。当时福厦路还没种树,如今已经绿树成荫可以乘凉。福厦路从破石头子路再到后来水泥路,到前几年白改黑全部升级。现代化的建筑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点点建起来,原先落后破旧的痕迹一点找不到了。
或许老照片只对有经历的人来说刻骨铭心吧,年轻一代没经历可能感慨不来,这里仅仅做个记录告诉后人城市文明的传承,告诉他们,我们是如何从无到有,一点一点走向现代化的。










不知叫什么的我 发表于 2017-1-21 09:49:37

年代感十足啊

啊骚人 发表于 2017-1-21 09:49:45

沧海桑田,沧桑巨变

丢掉名字性别 发表于 2017-1-21 10:02:46

感觉变化好大

sahiafgag789 发表于 2017-1-21 10:04:04

有对比照才知道原来变化这么大啊

焦点关注 发表于 2017-1-21 10:07:20

说起水关头,城里人都很熟悉,他跟丰美桥路口、天九湾一样都是市区链接福厦路的重要支线路口,水关头紧挨镇海坂尾,在联通市区与坂尾的地方,有个水泥底座的歇脚亭。水泥底座的设定是为了在护城河旁边更久的存放用。

这个亭子应该是比较后面盖的吧,谈不上文物,那时候沿途的护栏还没砌得起来,可以直通过去,这里是专给路人歇脚停靠遮阳避雨用的。起初在上面小憩逗留的人还是不少,但毕竟是公共的免费场所,没有什么专人看管,后面不少乞丐就赖在上面乞讨,睡在上面,还有人聚集在那边打打牌。亭子渐渐就荒废了。





亭子是水泥建材为主建造的。



翘起的亭脚很注重精致造型。





底座上面的座椅已经荡然无存了。





依稀间还能看到亭上精巧的雕刻还有写意的山水鸟兽绘画。









米开朗琪罗 发表于 2017-1-21 10:08:46

看到第一张照片觉得好古老

焦点关注 发表于 2017-1-21 10:16:01

亭子位于两桥之间,分别是朝芸桥很丰美新桥。
朝芸桥连接坂尾镇海这头,这里的房子主要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建,一般为4-6层的不含电梯位的集资房为主,这也是那个年代市区的标配。那时候流行帖白色长条的瓷砖做外墙。由于过了20年,有些已经出现脱落的痕迹。严格算起来坂尾不算原住民市区,隔开护城河后地段不及南门有车站的好,护城河水运交通终究不及南门陆上国道的运力,所以在可经营的产业无力与南门集团抗衡,但因为地段也还算不错基本上也是市区比较便捷的资源也能沾上边了。









往北走几百米到了丰美新桥,原先这里是一个老旧的拱桥,拱桥那时候还是没有设置护栏的,也算年久失修,找到淘汰,后来丰美这边建了两座桥,一座是东园路的丰美桥,一座是丰美健城小区这边的丰美新桥。出行也变得便利不少。









焦点关注 发表于 2017-1-21 10:20:43

福厦路原先没建什么房子,90年代中后期也开始疯狂造城了,沿福厦路的店面一马当先盖了起来,这里主要经营包括家具建材餐饮娱乐行业等等,原先有个阿波罗酒店很出名也是在这边,后面倒闭了,原因很复杂,不方便展开。市区较早的红木家具一条街就在这边开着,到后面才慢慢分流去了南门嘉兴建材城,这里还开有家电批发城,不过也经营不下去了。











因为这里距离莆田当时的莆田鞋革厂还有一些乡下小作坊鞋厂近,所以一些关于鞋材的设备店也开了不少,到后面黄石鞋服城开业慢慢搬迁过去,剩下不多。











wodemen 发表于 2017-1-21 10:21:18

现在的水都变成大便黄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1990年的水关头 还有城里人都靠过的丰美歇脚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