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秋摄】夜拍凤山九座寺
九座寺原名太平院。唐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仙游度尾后埔村正觉禅师(法名智广)倡建该寺。建成后,寺舍九座相连,规模宏伟,占地1万平方米,盛时僧众有五百余人、文武同修,是唐代仙游最大的禅林宝刹,亦是南少林寺发祥地之一。莆田名刹广化寺和漳州东山寺都是由这里分支而出。九座寺可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宋时,端明殿学士蔡襄曾到这里赏景,并手书唐宗赐匾“太平院”三字。宋时名臣余象和诗人刘后村,也曾到此题过诗。 明嘉靖之年(公元1522年),九座寺被火烧毁。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僧人意空修复大殿,现存的大雄宝殿,保留明代的建筑艺术,殿的正壁,嵌有直立式长方形三块石牌,上刻正觉禅师当年建寺经过。殿堂正中塑有正觉禅师泥像,最为壮观的是殿堂中的八根大石柱,柱高二丈八尺,直径二尺半,柱上有一对楹联,上书“创修历一十朝耿耿金精龙像伏,气量涵三千界巍巍宝殿凤凰仪”。据传寺后九座山山形为凤凰来仪,九座寺就建在雄凤的顶冠上,故名为凤顶。大雄宝殿前有一对高八米的六角形实心石塔,是我省罕见的石塔珍品。九座寺东边为银缸,西边有米缸,南有酒缸和蟹缸,传说这些都是正觉禅师建寺时的支付库。 九座寺素有“南少林之誉”,其僧人“文武同修”,寺中保留着当年僧洗浴的石槽,寺西北处山上,还有可屯兵的“九云寨”(即贼营),练武的“第一垣”石窟,周围还遗有多处“拳把卧牛之地”。据2001年2月4日福建东南电视台记者行动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罗炤教授研究发现并考证,“九座寺确为南少林发源地”,其在《天地会探源》一文中考证。这星空真是绝了 干净
{:pfw5:}{:pfw5:} {:pfw5:}{:pfw5:}{:pfw5:} {23-37}{23-3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