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五月:仙游何岭古道探寻之旅
周末在老家几个同学聚会,聊天中突然聊及何岭,便有了去游玩何岭古道的念头。那周末刚好阳光明媚,我们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古道何岭探寻之旅。在仙游县城坐11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岭下下车,穿过岭下村道,看到心仪已久的何岭古道。
何岭古道据说有2千年的历史。相传汉武帝时候,安徽庐江有一何姓太守为淮南王刘安部下,何氏的九个儿子因反对其参与淮南王谋反,南逃由此道登上兴泰里到达九鲤湖,至此隐居,他们炼丹济世,普度众生,丹成跨鲤升天成仙,此道因此得名“何岭”。我们一行三人带着探寻神仙的足迹心情格外兴奋。如今何岭古道荒废多年,道路两旁杂草丛生。不过,宽约3米的石阶,石阶面石头磨得光亮依然诉说当年的繁华。
何岭现存石阶4045级,全长约5千米,沿着何岭山蜿蜒盘旋而上,岭道两旁,松枫古树挺拔苍翠,林间各种飞鸟鸣叫,显得山路曲幽,偶尔可见字迹依稀的摩崖时刻,不停的让人联想当年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景象。大约每走800米便有一个小亭,全程共有6个亭子。
何岭路旁摩崖和诗文题刻甚多,有宋开国侯陈谠的“何岭”、“忠孝”书迹,明嘉靖三年(1524年)何晋的五言诗:“仙兴何岭间,岭我姓何同,金月名传久,丹书妙英口,乾坤余胜概,古今仰高风,禄石题双姓,潦然其始终。”大岩壁上有民国吴威题刻:“剑气破山裂,马首来自东,高歌大风起,天与一关雄。”如宋蔡襄诗“何岭巍峨欲插天,回头人与白云连,桃花不点寻常路,从此依稀度九仙。”御史黄廷宣诗:“祠事淮南有八公,何家九子又乘风,不知汉武术方外,曾否寻思到此中。”宋县尉吴有定诗“昔闻九仙灵,今登九仙地,袅袅一炉香,寥寥千载事。”1958年何岭公路开通,古道何岭行人日日渐稀疏,如今只有猎奇的驴友,寥寥人烟探访这古道仙山,追寻仙人的足迹。
这天气晴朗的‘秋高气爽的日子,从岭顶俯瞰,榜头平原尽收眼底。榜头公路像一条彩带,通向远方,直至消失。岭道两旁古树参天,山风吹过,松涛阵阵,何岭枫叶徐徐飘落,一阵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路旁的山果熟透,偶尔摘取几个放在嘴里酸甜可口,让你如醉如痴。
记得小时候阴雨天攀越何岭,别有一番景致。山脚下古树参天,空气清新,远处的山水一览无余;山顶云烟雾绕,若云若现仿佛如在仙境一般;有时大雾笼罩山岭,朦朦胧胧,什么也看不见,过一会儿冲出雾区,眼前一片开阔,山下的平原又陕西在你的眼帘。有时候云海茫茫,飘在半山腰,远处的山只露出山顶。远处的山水若隐若现。
何岭地形险要,气势雄伟,是仙游县东部的主要关隘,过了何岭关有街曰:“何岭街”,这是何岭公路开通之前,仙游主要集贸市场,俗称“北有何岭头,南有枫亭头” 枫亭有什么海鲜,何岭街就要什么海鲜。过去,何岭是仙游永泰间的交通要道,永泰、兴泰山区的土特产和仙游的物资贸易也多经由此道互销。
何岭关海拔596米,何岭雄伟、壮观。是仙游西北一道天然屏障。何岭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初,林居裔在游洋山区举义旗,宋廷派杨克让带兵前往讨伐。林据险固守何岭,杨克不能攻克,后分兵绕道莆田莒溪,才被平定。1925年北伐军入闽,北洋军阀周荫轩团闻风取道何岭夜遁。1934年1月,十九路军“闽变”失败后,蒋介石嫡派卫立煌部八十三师先头部队494团,也从永泰取道何岭南下,追剿十九路军。1949年,中共闽中游击队集结兴泰,扼守何岭关。同年8月,也从何岭进军,会师榜头,解放仙游城。
穿过何岭关便是山峦相间的钟山平原,前方是昔日的何岭街,如今只是20多个农户。这20多户人家不同于别处的村庄,每户人家都是不同的姓氏,印证了他年的繁华,他们前辈是来自各地到这里做生意而留下的。
沿着山路向东侧走约300米便是卓泉岩风景区。上山怪石嶙峋,有的像狮子,有的像石龟、有的像石人、有的像石牛、山顶有两块巨石当地称为“石人赶猪”。半山腰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寺庙,看他红砖绿瓦像一颗玛瑙镶嵌的卓泉岩的景区当中。
真不错,值得细走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