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其实根本没有“头柱香”之说,你被忽悠过吗?
本帖最后由 阿乐说 于 2015-5-12 15:42 编辑昨天是妈祖诞辰日,在这一天,“点头香”“抢头彩”成为妈祖信众们的“头”等大事。10日晚间8时许,已有信众陆续抵达,排队等候。到当晚10时许,湄洲祖庙内已人满为患,到处是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贡品,晚到的信众早已难觅立足之地,只能见缝插针地站着。
随着零时的临近,祖庙内被越来越多的信众围得水泄不通,信众们手持香火,围着香炉,眼盯钟表,蠢蠢欲动。零点时分一到,早已点上香的信众们纷纷将香火置于香炉中,虔诚地行三跪九叩礼。来不及抢到庙内蒲垫信众干脆直接跪在通道上,向妈祖行祭拜之礼。一时间,祖庙内烟雾弥漫。
为什么大家都要抢头柱香?听说上了头柱香,可以得到神灵更多的庇佑,大家挤破了脑袋,睡眼朦胧得过去抢这份“荣誉”,以表虔诚。但现在要告诉你,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头柱香”之说。
烧香本是一种拜佛、敬神的表现方式,但在佛教、道教界并没有烧第一炷香,即“头炷香”的教义规定,查阅多种佛教、道教经典史籍,均无“头炷香”之说。《中国佛教史》、《中国香文化》、《中国民俗大观》等也没有关于“头炷香”的记述。有学者考证,所谓的“头炷香”应是从“头炉香”讹传而来的。
“头炉香”并不是指第一位烧香者或烧的第一支香,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从时间上说,除夕之夜子时(即11点至凌晨1点)所烧的香,均可视为“头炉香”或“头香”、“烧头香”、“烧头炉香”。
从地点上说,并非都要去寺院,早年间不少人家都设有香案、佛龛,并置有小香炉。每至除夕子时,便在自家所设的香案、佛龛前烧“头炉香”祈福。过去街巷中或村落里的小庙、小庵、小观也是人们烧“头炉香”的地方,并非必须都到那些著名的寺院里烧香。而且,烧“头炉香”不分先后,不是抢在别人之前上香被视为“头炉香”。
很多人为了抢到头柱香,真的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有人可以专程从遥远的地方赶到寺庙整整排队几十个小时!我在想,上香又不是比赛,为什么大家都要争得头破血流的?!心诚则灵,如果把头柱香变得目的性太强的话,往往失去了最初的意义了。抢头柱香,抢的是一种民俗、一种精神的慰藉,但过犹不及吧……
大家普遍认为第一个的是比较好的 心里虔诚最要紧,表面功夫做多了有什么用 自热而然的也就觉得第一个肯定是最好的,最虔诚的 都是表面功夫,就像上了头柱香,然后拍个照片发朋友圈炫耀一下 其实主要的还是自己个人奋斗,哪能烧香就能保你发财 本帖最后由 尧天舜日 于 2015-5-12 12:18 编辑
没关系,反正钱多人傻的土豪才会上当 这也算是营销手段吧,就像现在小区房子非要弄个楼王出来。 心诚侧灵 {:pfw3:}寺庙一般都来这一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