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屿千寻 发表于 2015-3-17 11:10:17

如果来莆田,会选择什么小吃呢?

莆田卤面美名扬

莆田的卤面算是最富盛名的小吃了,基本上没有哪个莆田人不吃卤面的,更是莆田历来款待新朋友好友,酒宴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面,是莆田自制的,卤面的工序不难,但是要做地道的却是很困难。莆田卤面的关键在于面筋、熬高汤和配料上。


最早的卤面被称为“片儿汤”, 起源于汉代。 制作时一手托面团,一手往汤锅里撕片。直到唐代把面条挂起来晾,最早的挂面就诞生了。当时制作面条的莆田人家对其汤面清淡如水十分苦恼。他潜心研究面条的制作煮法,终于悟出其中真谛。只要将面条在文火中慢慢炖,让汤汁与配料的味道渗透到面条里面,煮出来的面就有味道,卤面这个雅称也就这样诞生。


http://www.0594.com/plugins/topic/2015/01/ptlm1/image/tp_40.jpg

形色俱佳荔枝肉  

   莆田因盛产荔枝而别名“荔城”。莆田的风味小吃中的荔枝肉,则是把猪瘦肉切成荔枝大小,表皮用刀刻出功壳状,经油炸之后,形似荔枝。再把荔枝肉混入备好的多味卤料中煮至入味,装盘时把鲜荔枝作为装饰围边,送上餐桌,会让人分不清是荔枝还是荔枝肉在诱你垂涎三尺。

   特别是在夏令时节,熟透的荔枝皮色鲜艳,味道芬芳,佐以名师巧制的荔枝肉,一素一荤,浑然天成。这时如得闲暇,邀三五个好朋友,寻一个幽静处,点一盘荔枝肉,品酒尝菜,体味人生,该是多么惬意!

https://imgbbs.0594.com/forum/201403/02/133520bzzjxs7ykpbre7pj.jpg


传统炝肉奥妙多

莆国民间有一道传统的家常菜,名曰“炝肉”。做法虽说简单方便,但有不少釉奥妙藏在其中。如果不是得其真传,要做出同样的品质和味道很难的。经得家指点,才知道要做好这道菜,可要拿出四样功夫来。
  其一是选好肉料。最好选用质地柔嫩的猪里脊肉,再用木槌打烂肉块,切成细丁。
  其二是腌渍佳味。把切好的肉丁放入拌有盐、糖、味精、酱油的盘中腌制,待入味后取出。
  其三是沾糊淀粉。把肉丁均匀地沾糊上好的淀粉,然后倒入滚沸的汤水里。
  其四是掌握火候,入锅15分钟即可。芥蓝菜叶是用高汤氽过,切细的加进去,菜色鲜生青翠。
  这样做出来的炝肉,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https://imgbbs.0594.com/forum/201205/25/111408cr7cxo5bizr7m4o5.jpg


温汤羊肉味鲜美

鱼、羊,鲜也。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把羊的美味特征生动地表达出来。莆仙风味小吃中的温汤羊肉,更以独特的烹制方法,赢得美食家们的赞誉。
  据说,明代中期,仙游城郊的龙华里有一户以宰羊为生的人家。那一天,他刚刚宰好一只硕大的山羊,准备上市叫卖,忽传倭寇来犯的消息。他来不及多想,急急忙忙把那只羊放进一个盛着沸汤的木桶里,用锅盖捂上,放些稻草伪装,全家就逃难出门了。第二天,倭寇退兵了,他和家人从山中回家,饿得不行,突然想想木桶里还有一只肥羊呢。于是,把羊捞出,用刀切开,居然成了熟食,全家用来充饥,感到这种羊肉味道美极了,不带一点腥味。从此以后,他就如法炮制,做出温汤羊肉,上市叫卖,饮誉四方。
  温汤羊肉的制法是选择上好的山羊,放血宰杀,脱尽毛,卸内脏,把整羊放入锅中,用沸汤淋烫几遍,迅速放入木桶中,再冲入适量开水,淹没全羊,盖上桶盖,待次日取出,按羊脖肉、羊脊肉、羊腿肉、羊杂肉四类分别切开。食用前,用锋利的薄刃把羊肉切成薄薄的细片,装盘上桌,佐以姜末、蒜片、老醋、酱油,味道特好,百吃不厌。外地的游客来莆田时,都想品尝到这种佳肴,才算不虚此行呢。



鸡蕉红团绿豆馅

红团是莆仙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食品,过年时家家必做。不但是可口的食品,也用于渲染节日气氛,还用于祭祀,而且是寓意深刻的馈赠礼品。主要由糯米食红蒸制而成,色泽鲜艳,有吉祥快乐之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圆圆的形状寓意着家庭团圆,另外“红团”的甜也象征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的。

红团是一种甜食,长时间存放不易变质,若定期加热可存放20多天,它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主食。 做红团一般在腊月廿七、廿八两日内进行,除丧服未满的人家白团外,家家户户都要做红团。红团颜色红,形状圆,寓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大吉大利之意。因此,从做红团这天起,过年的气氛开始浓厚起来。红团用料普通,却是一种品位极高的供品。除过年外,逢结婚、谢天地等重大喜庆时才做。在这种情况下,红团不但是供品,而且又是馈赠的礼品,如婚、嫁、喜庆等,贺喜的亲戚朋友离开时,都要馈赠红团一双或二双,以示感谢,受礼者亦视此为吉物。

http://www.0594.com/plugins/topic/2015/02/ptht0214/image/tp_39.jpg


脍炙人口红毛藻

   红毛藻是产于莆田湄洲、南日岛一带海域的海藻,颜色褐红,细如毛发,含有丰富的钙质和各种维生素。因其质地细绵柔嫩,口味极好,遂成为莆田风味小吃中的一种上品红毛藻的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很高,适宜在风平浪静、水温适中、没有污染的海湾水域里繁殖,所以产量不高,就像高原上的发菜一样奇贵。
  红毛藻经采集加工后,分干品和湿品。干品是经晾晒过的,可以长久贮存。湿品一般用食盐腌渍,装在陶瓷或玻璃器具中。食用前,干品一般要经过水煮复原,加上各种调料才好。湿品则要用水淋烫一遍,洗去盐渍才行。红毛藻食用时应加上麻油或熟花生油为佳,动物油脂的腥味则会影响其品质。
  红毛藻的特别味道是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凡品尝过的人才会深有体会,没齿不忘。


翡翠白玉焖豆腐

焖豆腐是莆田民间流行的一种传统菜肴,以清淡素雅、别有风味见长,更是老年人保健食疗的一道名菜。
  此菜主料用鲜豆腐,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补中益气、和胃清肺、生津化痰的功用,加上香菇、虾仁、肉丝等辅料和葱花、姜末等多种调料,用旺火煮沸后转文火焖煮20分钟,待到豆腐泥呈蜂窝状时,撒上一把芹菜末,即可出锅上盘。其特点是,色泽如翡翠白玉、质地柔软,润滑爽口,味道清纯,多吃不腻。
  这道源于民间的家常菜因备受推崇,早已登上大雅之堂。在莆田各个酒家,都有这一道特色菜肴,以备游客选点。

https://imgbbs.0594.com/forum/201412/29/200114u3laam8dj2djj8dd.jpg

清香焦黄小煎包

莆田小煎包以其皮薄馅美、多滋多味而出名。馅料用瘦肉丁、虾仁米、香菇末、萝卜丝、葱花碎揉合而成,先用煎好的鸡蛋薄片包裹核桃一般大的馅心,再用经过发酵的面粉为皮,捏出菊花瓣形状的封口,然后放入平锅里炽热的花生油上煎约10分钟。出锅时,小煎包略呈焦黄色,冒着吱吱热气,飘出阵阵清香,使人食欲大增。

  小煎包制作的历史较长。早在20世纪20年代,莆田城内游毓良开办的“双兴煎包店”十分有名。所制的煎包供不应求。如今,这种煎包店非常普遍,几乎各个闹市都有。
https://imgbbs.0594.com/forum/201412/17/000257ei3tajitmfocmiiz.jpg

王母蟠桃赐寿星

按莆田民间风俗,凡在寿庆的宴席上,一定少不了一道寿桃。这是借用天宫王母娘娘蟠桃祝寿的典故,用精心制作成状如蟠桃的米(面)食表达对寿者的美好祝福。

   寿桃是选用上等糯米及地方特产桂圆为主料,加上莲子、杏仁、红枣、冬瓜糖、青梅等辅料加工而成。先用糯米粉加开水揉成米团,制成剂子;再把莲子蒸熟,碾成泥糊,把桂圆内、杏仁、红枣、冬瓜糖、青梅切成细粒。这些馅料加入白糖、湿淀粉、花生油搅拌均匀,下锅加热炒过,冷却后搓成桃核大小的馅料,然后用糯米剂子包裹,制成蟠桃形状,用红樱桃上色,表皮抹匀花生油,上笼屉蒸熟。

   这种寿桃形如蟠桃,色泽艳美,绵糯油润,清爽可口,最适宜老人食用。

葱饼出炉十里香

葱饼出叫“油饼”,是莆田城乡盛行的一种风味小吃。其制法十分简单:用大米掺上熟地瓜磨成浆状,下葱花拌匀;把浆装上小铁勺内,放入油锅中炸至双面鼓起,呈金黄色捞起即成。共特点是质地柔软味道醇香。在乡下,最常见专卖葱饼的担子,那刚出锅的葱饼香气四逸,无须吆卖,孩子们都会寻香而至,团团围着买葱饼吃。

   由于葱饼流行广了,在各地又衍生出许多品种来。在山区,往往会在葱饼里加上白萝卜丝为馅,叫菜头饼;有时则加上几粒花生米做点缀。在平原和沿海,葱饼上会添加几条小虾或几个海蛎。别称为“虾饼”,那又是一种海鲜味很浓的小吃了。

油拌索面味滋长

外地的朋友来到莆仙作客,主人必定会用油拌索面来款待。主人的用意心思,做客人的可知道吗?莆仙方言把线面称为索面,取意为线面是由面粉和食盐后,由粗而细,反复拉制布成,成品就是细长的面粉索子。
  油拌索面名称虽简单,但这道小吃加上了很多配料,加油炸花生米、油炸豆腐、黄花菜、香菇、肉片、冬笋、芥蓝菜等。这些佐料装装点碗面,色泽鲜艳,美味可品口。
  莆仙方言中“面”和“命”同音,“长面”寓意“长命”。所以,油拌索面便成为民间过年节、祝寿、待客的必备礼俗食品。在莆仙民间,大年初一早上,每人都要吃一碗索面,叫开正添寿面;仙游人在正月初四早,莆田人民在正月初五早还要再吃一回。这种俗例是缘于明嘉靖四年十一年(1562)倭寇之乱,人们无法过大年,等到戚继光率兵杀退倭敌,百姓才能得以安宁,分别补过大年。
  民间为亲朋祝寿时,如是邻近的,一般是送去一碗煮好的索面,直接表达祝愿寿者福寿绵长。相隔远一点的,就送去装满鸡蛋、索面的礼盒。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或出远门回归故里的亲人,在接风洗尘时,一定少不了一道油拌索南,民间称之为“象长”,即象征着长命百岁。如遇上亲人去当兵、求学、赴任或外出经商,也都以此礼相待。
  油拌索面很平常,但比山珍海味珍贵。因为那其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深深的祝福。



紫红菜炒米粉

米粉,是一种用大米精细加工而成的粉丝,细如发线洁白晶亮。因为它是莆仙的特产专称为兴化米粉。
  兴化米粉的生产始于宋代。据说,在钱四娘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木兰陂时,成千上万的民工赶在汛期到来之前使大坝合垅,废寝忘食地干活。兴化军知军深受感动,经苦思冥想尝试用大米浸磨成浆,碾压成团,经过蒸炊至熟后,置于特制的粉筒中压出缕缕细丝,然后撮成一片片边长约10厘米见方形状,经晾干后用一根稻草束腰扎好。于是,这种米粉便成为修陂工地上最受欢迎的快餐。以后便在莆仙民间大量推广开来。至今 ,莆仙民间有个童谜:“四角四角方,用草缚腰间。”谜底就是兴化米粉。
  兴化米粉加工工序虽然很麻烦,但制成后食用十分便利。只须把调米配好,用于水一冲,稍闷片刻就可食用,可称得上中国饮食史上最早流行的快餐。
  近千年来,兴化米粉盛名远扬,产品销往埠。在莆田西洪和清村两个村子,人们世代相传,以加工米粉为业。黄石镇现在还有几家专供出口的米粉厂。
  兴化米粉有多种吃法。用豆浆冲泡的叫豆浆米粉,用种各佐料炒成的雅称炒银丝,酸菜煮成米粉汤的叫酸菜米粉。而较为特别的是,用红菜烹炒的米粉,这种吃法在莆仙民间十分流行。
  红菜清凉补血,煮熟后菜和汤均呈紫红色。在菜熟后,加入少许清水,待滚沸后放入米粉,翻炒至熟透,添上韭菜出窝装盘即成。这道小吃不仅菜嫩荤香,米粉松韧。而且在色泽上更为绚丽。紫红,香菜黛青,韭菜泛绿,米粉则染为白黑透红的长丝,真是既饱口福也饱了眼福。
https://imgbbs.0594.com/forum/201308/25/171845aseouilstufnniis.jpg


莆仙春卷喷喷香

春卷味香可口,是莆仙民间独特的风味小点。宋代名人蔡襄曾留下“春盘食菜思三九”的诗句,盛赞春卷的美味。
  传说古代莆田有个书生,在出在之前,十载寒窗苦读,几番晋京赴考,都未能得中。他虽年过三十,成家生子,但还是坚持日夜苦读诗书,有时竟废寝忘食。他的妻子里十分疼爱,为了不让丈夫因三餐吃饭而影响读书,就用麦子磨成粉,放在锅里用茶油煎成又薄又透明的饼片。她又担心麦饼冷了,吃下去会伤胃,就把煮好的青菜放在麦饼里然后把麦饼卷起来放在丈夫身旁,让他边吃边读书,这样吃起来既不费时又言便。书生就靠着妻子亲手巧制的食品,闭门不出,苦读书,学问大进。
  这年春闱科考,书生一举高中,传为佳话。从这以后,莆仙学子都喜爱卷着青菜的麦饼卷当夜食,并将这麦饼卷称做春卷。
  这种传统的莆仙春卷是以麦饼为皮,馅为各色时鲜蔬菜,特别是皮嫩馅丰,味道滋美。它与外地的豆芽为馅,油煎硬皮不同。而相比较,莆仙春卷更有家常菜的特色。

https://imgbbs.0594.com/forum/201311/03/134402prpdhc5ias7iu7p6.jpg




石室煎粿如蝉联翼

煎粿是莆田广为流传的一种汉族风味小吃,闽南地区地道的贺年食品。煎粿香甜有弹性,非常有嚼头。米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葱花,紧紧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喷喷的。

1.很多人以为面粉是煎粿的主要原料,其实,米浆才是主角。泡米浆时,要用凉水将大米浸泡6小时以上,随后放入搅拌机内碾碎。为了增加米浆的柔软度和香味,磨浆时可以加入姜片和鸡蛋。一斤大米放入5个左右的鸡蛋即可。
2.米浆磨好后,往里加入韭菜和南瓜,油煎时增加香味。韭菜要切成半个指甲大小的段状,南瓜刨成丝。随后加入适量的盐和鸡精,尝过味道后,就可下锅油煎。
3.米浆入锅时,要讲究“耍”的功夫。看准火候后,适量用油,将米浆均匀地“耍”在锅边。其次要讲究米浆的稀度,适当的稀一些,这样出锅的煎粿有一定的透明度,薄如蝉翼,食来脆口,油气既足,香味也佳。


http://www.0594.com/plugins/topic/2015/01/ptjg/image/tp_34.jpg


闲来无事发一帖,借用各位大师的照片,谢!

欢迎补充{:pfw11:}






大家消消火 发表于 2015-3-17 11:16:46

煎粿是不是分两种,甜的叫麦煎。。那个更好吃

超级无敌马坑鸡 发表于 2015-3-17 11:29:55

十字街煎包

我想和长假私奔 发表于 2015-3-17 11:47:21

为什么不来莆田,一直想不通

浅夏が忆昔 发表于 2015-3-17 21:16:15

那个什么姑啊,也算是吧

星空xingkong 发表于 2015-3-17 21:24:18

看习习在莆田几天了,
一餐吃一种,很快

pie1229 发表于 2015-3-18 15:24:09

早来过了 不是大大的时候 他爱吃肉 上荔枝肉呗

江田卤面 发表于 2015-3-20 08:36:36

都吃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来莆田,会选择什么小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