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地板遭遇"水灾"不用怕 三招帮你解决泡水问题
本帖最后由 踏雪寻梅 于 2014-4-5 07:31 编辑如果消费者遇到地板泡水情况,一定要按照下列方式全面保存证据,在把损失降到最低的同时,也为今后划分责任以及索赔等提供充足的证据。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庭地板遭遇"水灾"的原因主要来自管线渗漏,依照严重程度可分为第一个是大面积泡水,即:自来水管崩裂、暖气跑水。第二个地板局部泡水:水管滴漏、隐蔽管线渗水、暖气管滴漏、饮水机漏水、浴缸漏水等。
Part1:木地板泡水怎么办?
1、地板接缝处翘边变形
自来水管崩裂、暖气跑水后,容易引起地板接缝处翘边变形。
2、踢脚板变形鼓起
自来水管崩裂、暖气跑水。水管滴漏、隐蔽管线渗水、暖气管滴漏、饮水机漏水、浴缸漏水等反应后,一般踢脚版容易发生变形鼓起。
3、地板发霉开裂
如泡水后不作处理,或处理不当,导致不能正常风干,木地板还可能造成发霉,甚至开裂的情况。
Part2:地板变形怎样处理?
如果消费者遇到地板泡水情况,一定要按照下列方式全面保存证据,在把损失降到最低的同时,也为今后划分责任以及索赔等提供充足的证据。
1、及时找到并切断水源
如果发现了地板变形,应该就变形位置开始寻找出水的位置,及时切断水源。
2、对地板上的水进行清理
针对的是家中地板安装采用直铺方式,且小面积进水的实木地板。如果是在极短时间内,发现实木地板有进水现象,可用大功率的吸尘器将水汽吸出。但如果地板是大面积进水时就要将地板全部撬起,进行阴干。
3、及时通知物业和相关厂家
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地板大面积泡水,且水量较大的,消费者应对现场进行清理的同时通知地板厂家客服,并尽快内对地板进行拆除。
4、对现场进行拍照作证据
在工人上门前需要先查询需换地板的库存及批次情况,因为只有与原来地板花色、规格相同的地板才能使用,否则无法进行修复。并提前对现场进行拍照,以便以后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处理。
Part3:泡水地板如何维修?
1、大面积泡水
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地板大面积泡水,且水量较大的,对现场进行清理的同时通知地板厂家客服,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对地板进行拆除。因为除卫生间、厨房以外的房间一般没有防水,所以需要尽快将地面上的水清理干净,避免泡到楼下造成更大的损失。
2、局部泡水
切断水源并对地面上的水进行及时清理,观察地板是否有明显变化,有明显翘边反应的可通知地板厂家进行局部更换,工人会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局部拆除,并计算出维修所需地板面积,核算相关费用。
3、需局部更换地板
在工人上门前需要先查询需换地板的库存及批次情况,因为只有与原来地板花色、规格相同的地板才能使用,否则无法进行修复。
4、整体更换、局部更换地板
最好在保持正常通风的情况下,晾地面两周左右,待地面干透后,再补装。
地板泡水伤不起,维修收费项目就有人工费、地板以及相关辅料的材料费、运费。加起来又是一笔大费用。有谁知道如何保养的??? 哎,我家上次就有遇到类似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马上清理地板上的水,然后通知物业和当初选地板的商家,对现场进行拍照以便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 地板泡水了,能用的用,不能用的就找个专业公司换新的呗。 个人感觉应该,先看下泡水的原因,再看泡水的程度,如果多,就需要拆开晾干,重新装。如果已经变形就需要重新加工开槽,油漆。 我家的木地板,被水泡了,也鼓起了。听说泡水了立即放在外边晒干,重新铺贴,这样就会减轻鼓起的程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很庆幸,我堂姐家的复合地板还没有出现泡水现在,她家除了洗手间之外,还是有一些地方是防水的,比如餐厅,厨房等。 事后抢救毕竟是被动的,未雨绸缪才是上佳选择。事后抢救弱爆了。求人科普一下预防小知识。@踏雪寻梅 平时要多注意窗户别开大了,防止飘雨;洗浴出来进入卧室要换鞋;常检查空调、水暖管和洗衣机是否漏水。
木地板泡水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使用地板保护贴膜,比如市场上的地板保护膜,它使用寿命长,对地板丝毫没损伤,也省去了在家换鞋的麻烦。
还有很多注意事项,保养方式,欢迎有经验的人士进来讲讲。 目前常见的居民家庭地板遭遇“水灾”的原因主要为一下几点,楼主现在在这提醒您提前预防:
1.地板铺装完后,有部分业主会选择请保洁公司清理,但个别不专业的保洁公司采用水洗地板的清理方法(或使用未拧干的拖把),造成地板受潮变形。
2.业主使用过程的疏忽,家居生活的局部泡水也会造成地板受潮变形,例如水管滴漏、隐蔽管线渗水、暖气管滴漏、饮水机漏水、浴缸漏水等。业主外出时忘记关窗,暴雨让雨水从外墙、阳台、洗手间、天花等各个方向渗入地面,造成地板受潮变形。
3.地面深层并未干透,因抢工期,强行铺装,特别是室内装修时和水泥的地方,虽然表面上干了,但实际上深层的地面还是非常潮湿的,请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4.市场上有许多地板保养公司,打着厂家的名义为客户保养地板,实则推销油精、地板蜡,请客户接到这样的电话预约时,一定要与厂家直接联系,以免受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