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牧流芳
发表于 2013-8-16 10:49:44
民间传统艺术,得保留啊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3-8-16 10:54:14
关于传承纸扎艺术道路之艰难,黄清泉对此深有体会。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得到政府一定的支持,但力量是有限的,这并不是经济创收的项目,在扶持方面支持的力量非常有限。 另外,在市场和继承上也有很大的担忧。黄清泉的儿子已经放弃从事这个行当,选择做一个上班族。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3-8-16 10:54:57
本帖最后由 一江春水 于 2013-8-16 10:58 编辑
从事该行业的老人岁数都不小,渐渐作古,年轻人又因为赚不了什么钱而不愿意从事。纸扎的制作和纸扎所承载的一些民俗文化就这样随着时间渐渐地模糊消逝。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3-8-16 10:58:06
本帖最后由 一江春水 于 2013-8-16 11:07 编辑
指尖上的贡品
精致巧妙的贡品造型,妙趣横生的场景配文。基本上莆田每次民间的传统活动都少不了李锦林的身影。他的“水族斋菜”总是让当场的诸位看官啧啧称奇。
李锦林的家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涵西楼下街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3-8-16 11:14:31
经老人介绍,必须选用鲜活的虾、蟹、鱼等,否则肉质就是坏的,不好做造型,神采也会输个几许。制作时先把这些活物清理干净,去除容易腐烂变质的动物脏器。收拾清楚后用开水汆煮成熟,捞起后需到防腐剂中稍加浸泡处理。防腐要恰到好处,太过会造成腐蚀性的伤害,太浅则容易变质。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3-8-16 11:16:18
本帖最后由 一江春水 于 2013-8-16 11:16 编辑
“‘水族斋菜’别人没办法做。全莆田,乃至全国就独此一家。”老人边走边说,眼里闪烁着光芒。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3-8-16 11:24:14
本帖最后由 一江春水 于 2013-8-16 11:24 编辑
现如今,“李氏水族斋菜”已然成为莆田民间艺术节及各类宗庙祭祀庆典的常客,甚至市外的福州等地也时常发来邀请。数年来多次参加湄洲妈祖文化节,并于妈祖文化供品展中屡获殊荣,部分作品已被妈祖文化展馆永久收藏。来自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各界民间艺术爱好者对他的作品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李氏水族斋菜”在前几年即被列入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3-8-16 11:25:12
本帖最后由 一江春水 于 2013-8-16 11:25 编辑
说到传承,李锦林老人叹了一口气。水族斋菜成本偏高,制作难度大,耗时费力,又不是容易挣钱的手艺,现在完全凭着自己对这门民间艺术的热爱在做。后辈不愿意学,也不可能靠这个手艺吃饭,所以不求青出于蓝,但愿不失传就好了。
玛尼干戈
发表于 2013-8-16 11:29:24
这是要七月半的节奏吗??
幽幽
发表于 2013-8-16 11:50:01
这种传承的艺术需要下一代的坚守,这才真的可贵,看淡物质利益的和金钱的诱惑,多少年之后子孙还会记得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