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3-8-9 17:34:27

华永天澜城梦回涵江特辑一:有一种感情是命中注定,有一种味道叫涵江

本帖最后由 一江春水 于 2013-8-29 10:50 编辑


  民以食为天,纵然吃遍大江南北的珍馐佳肴,但每每忆起家乡的吃食,仍是口水涎流,除了美味,更是一种味蕾和食物长久以来建立的默契。对家的深情,首当其冲的非“味道”不可。

    
  无论哪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民间小吃。民间小吃是小店,甚至有时连店都没有。不同于其它经营饭食的酒楼饭店,有着自身的特色,它的根子在民间,以经济实惠为主,远离浮华昂贵的食材,以最普通常见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色风味,不叫大餐,偏就一个“小”字,唤做小吃。
  
  涵江的小吃亦是如此,粿洒、炝粉、豆浆炒、车丸等,都是常见的传统食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小吃已经退出时代的舞台。小吃的利润自然比不上肯德基一类的快餐,也逊色于大酒楼的宴席,做的人越发得少了。但还好,在时间洗练下仍然有若干小吃店屹立不倒。或也可说,正是市场的“优胜劣汰”让这些老店更显得有实力和牛气。

相关阅读:
  华永天澜城梦回涵江特辑二:走进孔庙遗留-正学门&“醉”美红砖厝
  华永天澜城梦回涵江特辑三:涵江民间艺人的文化坚守,探访黄清泉、李锦林的艺术世界
  华永天澜城梦回涵江特辑四:那街,那人,那些老去的时光
  华永天澜城梦回涵江特辑五:华永天澜城懂得当下的涵江,为涵江梦想而来

从此隐姓埋名﹋ 发表于 2013-8-9 17:42:26

{:pfw11:}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3-8-9 17:42:51

 不挂店招的“粿洒章”
  


  做粿洒的“粿洒章”,那时间可就长了,好几十年的光景。“粿洒章”本来是一个人的别称,原名叫肖天章,因为粿洒做的味道极好,人们习惯称外号,倒把本名给忘了。据说在解放前“粿洒章”就已经有了名头,解放后先是以双肩挑着外卖,而后才由其下辈开店经营。“粿洒章”被后辈注册成商标,当成自家的招牌。目前有两家小吃店,侨新市场边的涵华小区和农贸市场旁的鉴前路,两兄弟各守一家。除了味道相同,连招牌都一样——不挂招牌。

  
  据“粿洒章”的老板肖先生说,生意已经很好了,招牌的事情一放再放,后来干脆就索性不要。每天基本都要卖出几百碗,夏天的生意较一般,冬天才是旺季,生意好的时候上千碗。“粿洒章”的火热,得益于其对味道的恪守和突破。对粿浆、蔬菜、高汤、调料均有自己的坚持,肖先生说其中保持粿洒一以贯之味道的豆豉,俱是外地采买而来。而其中的高汤,更是自家在原有方子上改良出来的秘方。选料讲究加上传承的技艺,自然吸引了新旧食客越吃越爱。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3-8-9 17:45:25

舌尖上的涵江味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3-8-9 17:50:12

刚出锅的,热腾腾的“粿洒”,来一碗

、老板介绍说,很多顾客点一碗“粿洒”都会再要一个油条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3-8-9 17:51:48

附近的市民经常过来光顾


狂人在卖鞋 发表于 2013-8-9 17:53:40

看着肚子饿了{:pfw11:}

流浪汉 发表于 2013-8-9 17:54:52

{:pfw7:}

一江春水 发表于 2013-8-9 17:58:33

本帖最后由 一江春水 于 2013-8-9 18:07 编辑

  后街有家豆浆炒

  似乎生意好的小吃店对店招都无所谓,一家被涵江人口口相传经营豆浆炒的小吃店,其店招也是多年未换。店名叫“涵江后街豆浆店”,没有花哨的称谓,也不叫豆浆炒。


  豆浆炒的阿姨说豆浆炒的重点在豆浆,豆浆如果不好,炒的技术再好,也出不来一盘好吃的豆浆炒。对于为什么会用豆浆去炒米粉,造出这样一个品种的小吃,阿姨直白的说“也没有特别的研究,也不知道是不是首创。只是做出来后,大家喜欢,吃的人多了,招牌也就响了”。因为没有特别的店名,基本上都说后街有家豆浆炒蛮出名的,有空可以去尝一尝。

四向君 发表于 2013-8-9 17:59:12

哈哈,这是要给吃货指明道路的节奏吗!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华永天澜城梦回涵江特辑一:有一种感情是命中注定,有一种味道叫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