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旧体育场”改名“文献广场”
市区“旧体育场”改名“文献广场”●“莆兴路”、“迎宾大道”、“壶公路”、“城港大桥”等闪亮登场●8个地名规范,避免相似、重复状况
12月25日,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我市开始规范部分重要地名。
据介绍,此次更名的主要原因为,随着省运会举办时间的临近和铁路、新汽车站的运营,有关方面即将编印《莆田市交通旅游地图》,但目前我市存在一些重要的地名相似和习惯叫法不规范,容易让人误解,亟需尽快纠正。这次规范的共有8个重要地名。
具体为,把位于中心火车站站前正在建设、习惯上称为“莆阳大道”正式命名为“莆兴路”。理由是:我市历史上别称“莆阳”、“兴安”、“兴化”。目前主城区内已有莆阳路和兴安路,且已融入百姓的生活之中,包括户口本、门牌、身份证等,不宜再改动。而现状的所谓“莆阳大道”尚在建设之中,尚未作为户口本、门牌、身份证使用;同时,我市以“大道”命名的路名过多,所以命名为“莆兴路”。
另外,我市将把原叫“荔港大道”的黄石高速路出口至荔园路立交桥路段正式命名为“迎宾大道”,而立交桥至市政府路段仍命名“东园路”;因主城区内已有“壶山路”,把与迎宾大道垂直相交拟建设的、习惯上称为“壶山大道”(未经地名办正式核准、公布)正式命名为“壶公路”;为避免与 “迎宾大道”同名,把涵江高速路入口原来叫“迎宾路”(未经地名办正式核准、公布)的一小段道路命名为“荔涵东大道”;把城港大道跨木兰溪的大桥命名为“城港大桥”;把即将动工建设的涵黄公路(省道201线)跨木兰溪的新桥命名为“宁海新桥”;把熙宁桥(俗称阔口桥)至莆田高速路出口(即莆笏路中段)原来叫“城港大道”,该路段实际上是“天妃路”向东延伸至高速路出口处,为避免同名,更改为“天妃路”;将“旧体育场改造项目”命名为“文献广场”。因为该地块位于文献路旁,而且莆田史称“文献名邦”,用“文献广场”命名易懂易记,又体现莆田文化底蕴之深厚。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后其它道路名称将由市城乡规划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确定的路径发函给市地名办,由市地名办按照规定程序予以征集、论证、命名、公布。 {1-54} 版主:楼上不是我发的,为何这样? {1-34} 莆田的窗口—— 火车站站前大道改称莆兴路···土! 土!土!{23-6} 是要规范一下。。。
不然搞得外地的都说莆田的路都很少看到指示牌,很多条都不知道路名。。。{23-6} 好名{23-48} :lol 莆田现在比以前牛了很多 “莆兴路”,本地话念起来有点拗口,如果改成“兴化路”念起来也蛮顺的{21-13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