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德井片区改造莆田新步行街
今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实施项目带动、拓展发展空间、壮大产业集群、引导科技创新、做响产品品牌、繁荣商贸流通、维护食品安全、整顿市场秩序为工作目标,勤政务实,充分发挥经贸部门的组织指导、服务协调、规范监管等功能,克服了世界性金融风暴等诸多不利因素,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开创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1、经济体量总体持稳。2009年1-10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82.17亿元,比增18.5%,完成全年序时进度81.4%,位居全市第一,预计全年可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01亿元,比增19.5%;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6.21亿元,增加值率高达35.71%,位居全市第二,预计全年可完成增加值3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全年预计达154家,比去年净增14家。
2、经济效益显著提高。09年1-10月份全区14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81.31亿元,同比增长19%,产销率高达98.96%,位居全市第二,预计全年可完成销售产值99.9亿元,产销率达99%,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1-9月份实现效益综合指数突破200%,预计全年效益综合指数达211%。
3、项目建设持续活跃。一是今年我区有雪津、天喔、宝创、嘉裕华等40多个工业项目相继投建,全年预计实现工业项目投资10亿元以上。二是协助企业申报4个市级技术中心项目、31个省级重点项目、2个国家级重点文化项目、1个国家级重点产业振兴项目;三是加快推进温氏家畜深加工、天怡猪肉深加工、天喔枇杷深加工等食品类深加工项目建设进度;四是针对全区产业链中缺失部份、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策划生成项目,积极与台湾地区进行交流合作。今年已公示的省重点项目有8个,目前已到位政府扶持资金305万元,同时将有10个左右项目列入市工业发展基金扶持范围。
4、产业提升步伐加快。一是狠抓结构调整:全力推进制鞋基地研发、华宇水性胶水、华祥泡棉技术创新、新元环保鞋底、郭氏鞋底二次MD技术等在全行业的推广和运用;延伸食品产业,促成各种食品类深加工项目,进一步提升食品附加值;动态跟踪万邦、清华园等电子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对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二是创新技改全面实施:2009年在全区筛选出30余个创新技改项目(“三十工程”),包括10个技术创新、10个节能循环、10个内涵深化技改等,累计总投资10.3亿元,项目达成后年可创产值18亿元,并充分发挥这些“模范点”的辐射效应,不断扩张工业发展空间。三是全力推进光电产业转移:成立区发展光电信息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接台湾光电产业转移,在华林樟林片区专门规划建设以发展LED、太阳能等为主导的光电信息产业,全力推进光电信息产业园建设。
5、品牌创建续写辉煌。通过政策扶持,加强政企互动,激励企业开展品牌经营。今年有“百祥”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祥冠”、“西海岸”、“WANBAN”等8个品牌申报省著名商标,另有多家企业申报市知名商标。同时清华园、万邦、天喔、百祥等企业已成功通过市级技术研发中心认定。至年底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项,中国名牌2项,国家免检产品1项,福建省著名商标10项,福建省品牌产品21项,莆田市知名商标11项。
(二)三产商贸扎实推进
1、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在经济逐步回暖的驱动下,我区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年前三季度我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81亿元,比増14.6%,占全市26.6%,位居全市第一。预计全年可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6亿元,比增7.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8:42.4:50.8。而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2亿元,比增17.9%,位居全市第一。预计全年可完成69亿元,比増17.55%,占全市28.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预计实现销售额10亿元左右。
2、项目建设持稳:一是对18个重点项目采取滚动式管理,实行领导挂钩责任制,09年计划投资88250万元,截至10月底,动工项目10个,投产项目1个,前期项目7个,全年预计完成投资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5%左右,建设进度总体呈缓;二是引进新兴设施项目,如香港人和商业控股公司投资19亿建设的莆田人和新天地公共设施项目已成功落户;龙德井片区改造莆田新步行街工程也已完成规划论证。公共设施项目的持续繁荣,也带来了我区房地产业投资的新一轮高潮,今年我区共有房地产开发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约21.8亿元。
3、惠农惠民工程落实:“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等惠农工程都取得了拉动内需,繁荣农村经济的良好效应。截止10月底,全区共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3063台(件),销售总额29217359元。已兑现返还补贴5759户,补贴金额1736039.50元,当月兑付率达到94.66%。而投入497万元成功改造的杂货店、农家店有253家,已覆盖7个镇街的82个行政村。经验收合格233家。据统计,改造的农家店预计2009年全年可实现销售额25000万元左右。
4、商贸中心功能强化:以荔城大道、文献路为主的传统商贸中心区在不断强化商务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持续南扩。一是中心覆盖面拓宽:传统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南开拓新领域,结合城区改造,龙德井片区改造莆田新步行街,龙山大型超市、顶墩大卖场等商贸项目持续建设的同时加快海西、南湖温泉等星级酒店建设;并以区政府为中心,建设宏基现代城、启迪国际等现代写字楼。二是金融中心区形成:随着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等大型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我区,全市金融中心已经形成,极大拓宽了我区企业的融资渠道;在担保平台建设方面也继续以做大做优为目标,目前辖区内有鑫融、开启、立信等担保企业13家,其中注册资本金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4家。三是商贸流通圈强势推进,持续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商场超市入驻——家乐福、苏宁、国美、新华都、永辉等知名品牌连锁零售巨鳄已成功落户,而便利型、社区型的小型连锁店在我区的发展也异军突起,如易太便利店、文献便利店都已崭露头角。
二、经贸各项职能全面履职
(一)明确目标,确保工业经济稳健运行。今年来我局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全力助推工业经济稳健运行:1、加强企业调研,培植新增规模企业。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工业企业,了解企业发展形势,向企业宣传税收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上规模,培植工业发展后劲。2、兑现政策扶持,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及时向企业主直接宣传国家、省市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并确保及时兑现到位。今年我区6个省级品牌、2个市级技术中心扶持专项资金已落实到位。3、盯紧品牌建设,打造核心竞争优势。通过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品牌申报协调会、联席会议等,全面鼓励引导企业申报品牌,以争创名牌名标带动企业发展。4、搭设平台桥梁,化解企业发展瓶颈。一是推动政银企互动合作,整合信贷资源,挖掘信贷支持能力,为企业融资提供平台支撑;二是组织企业参加招商引资活动,推介和引进项目,化解企业市场局限。5、简化服务程序,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继续简政放权,继续压缩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全力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二)着重突破,繁荣商贸流通市场。一是突破传统商贸流通领域:大力促进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商贸流通,拓宽商流、物流、信息流;如今年天喔物流中心已建成投产。二是筹建专业市场引导产业集聚:不断筹建如壶山西路装璜装饰一条街、梅园路品牌服饰商贸街等规模化、现代化、组织化的现代商品专业特色市场;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健全服务机制:不断简化商贸服务流程,协调解决企业的招商引资、拓展市场等过程中的困难,组织企业参与“5.18”等各类招商会、博览会,考察工艺品专业市场等,同时加强调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服务机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四是加强监管确保企业规范经营。特别针对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的违规经营,按照相关法规给予取缔。
(三)查排矛盾,确保平安单位顺利创建。09年,我局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三项行动”,进一步强化民爆器材生产企业、冶金行业、成品油经营等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全年我局共组织综治工作及建设“平安单位”专项宣传教育6次,制作专栏21期,张贴标语1620张,印发相关材料1200多份;与所属各企事业单位、各镇街签订了综治领导责任状及安全生产责任状,把综治工作层层下达,责任到人;并坚持每月一次安全稳定形势分析,及时解决问题。今年我区荣获平安建设单位荣誉称号。
(四)落实《意见》,确保企业减负全面推进。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我区站在“保增长、促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检查整治违规涉企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我局自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取消和停止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有共计27项,包括物价、教育、民政、财政、劳动、人事、建设、交通、农业、卫生以及编办等十一个部门的相关收费项目分别进行注销。
(五)全面管理,确保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围绕市委下达的目标任务要求及“餐桌污染”工作方案精神,我局全方位部署,全力开展牲畜定点屠宰、治理“餐桌污染”、酒类管理日常维护和专项整治工作,全年我区共出动执法人员2504人次,查处各类食品案件46多起,检查生产经营企业单位3587家,销毁不合格食品1200多公斤;同时以无公害生产为突破口,现已有2个无公害基地场,培植无公害优质生猪;并积极落实动物防疫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确保100%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六)强化教育,确保党风廉政顺利建设。认真组织本单位干部和所属各单位负责人学习纪委全会及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纪律条例;并开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铺张浪费”等各项专项活动进行警示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支援受“莫拉克”台风严重侵害的台湾恢复重建,我局干部积极为灾区捐款约1500元。
三、主要困难不足
(一)工业运行后劲不足。一是大规模、高科技工业企业少,缺乏龙头带动企业;二是工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同比呈下降趋势;三是企业运行困难,09年有13 家关闭停产企业,预计2010年推出规模企业。
(二)三产商贸发展瓶颈呈现。一是新兴产业发展不突出,基础设施配套不全;二是缺乏第三产业详细规划,造成三产发展不够规范,产业集聚效应欠佳。三是重点项目进展缓慢。
(三)各项职能履行仍有缺陷。一是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一时难以有效解决,存在不稳定现象;二是区局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业务素质尚未能全面适应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三是各职能部门间没有资源共享平台,信息化建设滞后。
四、2010年工作计划
为全面推进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一步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培育骨干企业促增长。通过政策帮扶、专家把脉、上市改制等举措培育亿元骨干企业,以大企业做大产业;二是抓工业调度保增长。进一步强化工业运行预警预测、定期通报、领导约谈等方式对全区重点工业企业进行动态监测;三是抓联动机制保平稳。通过部门之间的上下联动、左右联动,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作用,服务工业强力发展。四是引导自主创新,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使企业发展转变到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上来,确保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全力打造核心城区。依托天龙世纪广场改造,在学园路同文献路、莆阳路两个交叉处规划建设传统商务中心,构建荔城大道金融中心一条街。筹划建设木兰溪北岸现代中央商务区,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在中央商务区设立总部和技术研发中心,使之成为我区聚集各类精英人才、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福建省鞋业研发基地及即将落户我区的首个“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等资源优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带动力强、辅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并不断建设天盛物流中心、华林屿上物流配送中心服务中心城区,完善物流中心服务布局。
(二)建立服务机制提效率。一是定期编写经济运行动态。着重反映企业日常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的苗头以及运行过程中值得推广的做法和经验;二是建立重点项目库。收集经济发展中重点项目的每月每季度基本运行情况,建立区经贸经济项目库。三是建立网站促服务。开设“城厢工业网”,宣传海西发展若干意见,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展示本区品牌企业风采等,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四是策划项目强化招商。针对全区产业链中的缺失部分策划生成项目,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项目对接,帮助企业减轻成本、盘活地方特色产品。五是完善工业、第三产业考核体系。
(三)完善规划拓展产业空间。依托樟林大桥建设,全面建设樟林片区,特别是重点规划建设莆田樟林片区LED产业园,加紧对福建省华林光电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运作,加快LED产业规划编制,推进LED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LED产业基地,切实带动LED相关产业项目进驻,并进一步规划“功能配套、分类明确”的商业区、服务区、住宅区;规划与城市配套的写字楼、中介楼、律师楼、会计事务楼等;规划城市核心区和工业园区经济。
(四)整合资源筹划专业市场。计划在我区已初具产业集聚效应的莆阳路汽车销售市场,重新规划筹建成一个集新车销售、旧车交易、汽车租赁、更新报废、上牌过户、配件供应、检测维修、汽车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型汽车专业市场,预计带动我区一万人左右的就业量;并将结合我区丰富的短线旅游资源,站在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规划,开发数条适合我区发展实际的短线旅游线路,全面开发利用辖区内各种自然、人文、文化旅游资源,把我区开发成莆田市中心旅游城区。
[ 本帖最后由 水镜先生 于 2009-12-12 21:44 编辑 ] 文献路人民准备大哭一场。{1-196}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23-48} {23-54} {23-83} {23-79} 莆田人民发来贺电 看最后落实怎么样 准备好了吗?
准备堵路!:lol :lol :lol 此消彼长···{23-81} 风水轮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