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272 | 回复: 37

[网友爆料] 【莆田守艺人】第16期:坚守30多年,他却说不想让子女继续

  [复制链接]

332

主题

46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莆币
5
发表于 2016-12-4 10: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莆田人,一生要吃多少的线面,才算圆满?过年要吃线面,结婚要吃线面,日常生活还要吃线面...线面在莆田,不仅仅是单纯的食品,其所代表的民俗文化精神内涵折射出莆田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据悉早在宋代线面就已经是莆田人餐桌喜事上的贵客,那么,线面独特的制作工艺历经数百年传承至今其现状如何?本期《守艺人》走进秀屿区笏石镇大丘村,从事手工线面制作三十多年的林得志、黄梅玉夫妇将为我们展现这门传承了数百年的技艺。(图文整理:莆仙小翁、莆仙小滋)


本帖被以下专辑推荐:

332

主题

46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莆币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0: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莆田线面,是莆仙民间一种以面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传统食品,又名长寿面、妈祖面,白如雪,细如丝,这是对线面最直观的描述。线面在莆田人大小喜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莆仙民间吉祥文化的象征。大年初一要吃了线面才能算长一岁,这是我们莆田人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的传统,因此线面对于每一个莆田人,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是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

332

主题

46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莆币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莆田线面手工制作历史悠久,多以家庭作坊形式加工制作,在涵江白沙、荔城黄石、秀屿笏石、城厢华亭、仙游榜头等多地都广泛分布。家住笏石镇大丘村的林得志和他的妻子黄梅玉是远近闻名的手工线面制作好手,林得志今年57岁,黄梅玉今年55岁,夫妻二人从年轻时期便开始从事手工线面制作,迄今已有三十多年。

332

主题

46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莆币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0: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林得志夫妇介绍,手工线面的制作工序,大体流程可分为和面、醒面、搓面、串面、开面、收面、回面、折面、绑面等。优质高筋面粉、盐、水是和面所需的全部原料,三者的配比并不是一成不变,这由师傅们凭借常年累积的经验根据天气判断。和面的通俗说法就是揉面团,是全部工序中最耗力的一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作坊已经引入机器来替代人力,然而机械和面和纯手工和面做出来的线面味道大不相同。林得志夫妇三十多年坚持纯手工制面,二人一天可以做80斤面粉,和面之辛苦可想而知。和面过后就是醒面,将面团静置一个小时左右,可以使线面更筋道。醒面过后就可以搓面了,将面团擀平后搓成细长的条状盘进容器中。串面是将缸中的面条拉伸串在两根棍子上,使之进一步变细,串好的面要挂着“醒”一段时间。串面完成后就可以开面了,开面也是一道很关键的工序,将串好的面进一步拉伸放在阳光下面晾晒,也不能过分曝晒,一般达到七八成干就要收起来了,即收面。收回屋里的面,要回一会增加其韧性,即回面,最后就是折面、绑面了。我们见到林得志夫妇的时候,夫妻俩正在串面,一身都是面粉。

332

主题

46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莆币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0: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工线面的制作十分辛苦,从面粉到面条,中间要经过许多道耗时耗力的工序。每天凌晨一二点,林得志夫妇就要起床开始忙碌。从和面到绑面全程都是纯手工制作,因此他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光是和面都要花费好几个小时,一般到下午一两点两人才能完成晒面工序,一天下来十几个小时都在和线面打交道。晚上七八点,吃过晚饭过后,两人就得去休息,为第二天即将来临的辛苦养精蓄锐。

332

主题

46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莆币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0: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工线面制作工序繁多,辛苦且技巧性强,为了做出口感独特、色泽洁白的线面,还要看“老天爷脸色”赶着大晴天晾晒,保证线面接受足够长时间的“日光浴”。做线面的前一天,林得志夫妇都会关注莆田本地的天气预报,南方天气多变,突然变天的情况时有发生,如若遇到突降的暴雨,要连架带面抢收进屋内,抢收不及的,做一半的线面就要全部报废送给村里人喂猪,夫妻二人几个小时的辛苦就会付诸东流。

332

主题

46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莆币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0: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的师傅做好线面还要挑上街去卖,现在纯手工线面越来越稀罕,再加上林得志夫妇经验丰富做出来的线面口感比较好,即便每斤比别家的贵一毛钱,他们一天做的线面都是当天就销售一空,许多家庭都是提前预订才有货,很多都是几十斤买回去留着过年吃。线面虽然吃香,但是林得志夫妇并不是一年四季都以做线面营生,秋冬两季是莆田人购买线面的旺季,春夏天气多变也不适宜线面的制作,夫妻俩一般在农历七月底八月初才开始做线面,上半年的空余时间就外出打工赚钱。

332

主题

46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莆币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0: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的笏石大丘村,也算是个线面专业村,村里有三十多户人家从事这一行当,发展到今天只剩六七家,大部分人选择改行,现存的几家有些已引入机器,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年纪最大的有七十多岁。线面在莆田的市场虽然还很大,但做线面辛苦收入又不可观,年轻一代更愿意选择外出打工赚钱,不愿意接替这门传统技艺。林得志自己也表示,做线面实在是太艰苦,每天起早摸黑劳作12个多小时,算下来一个人也就只能赚200多,除去天气因素,一个月能做线面的也没有几天,一年到头到手的收入也非常有限,赚的都是辛苦钱,所以他自己也不愿意他的子女们干这一行,而他们自己,反正都已经苦了三十多年,等到哪天干不动了就不做了。除了后继乏人的问题,机器线面的出现也冲击了手工线面市场,许多还在做线面的师傅们放弃了费时又费力的传统纯手工线面技艺选择了机械辅助,像林得志夫妇能够坚持三十多年纯手工制作线面的师傅们寥寥可数,这门莆田人引以为豪的传统手工艺,在数年后将面临失传的尴尬。

72

主题

2468

帖子

7043

积分

白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莆币
73
发表于 2016-12-4 11: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厉害了,真的

8

主题

1036

帖子

21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莆币
0
发表于 2016-12-4 11: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手艺真的是越来越少了
发帖爆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